这十本音乐书,领你进入类型音乐的神秘部落


这十本音乐书,领你进入类型音乐的神秘部落

文章插图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钱恋水
这份书单来自一位涉猎广泛的音乐爱好者加列法·桑尼(Kelefa Sanneh) 。作为《纽约客》的长期撰稿人和资深音乐评论家,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投入七个音乐类型的海洋:摇滚、节奏布鲁斯、乡村、朋克、饶舌、跳舞音乐和流行音乐,探寻类型音乐背后的社群形成、发展与裂变 。这是他的新书《Major Labels》的主题 。
加列法·桑尼
加列法·桑尼的身份首先是个正宗乐迷 。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得以放任自己游入浩如烟海的资料中,追索一种音乐类型如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或者反过来,文化浪潮催生音乐) 。他一路遇见无数和他一样的痴心人,大家心无旁骛地畅游其中,深入一种音乐、一个场景、一种声音 。越探索,加列法·桑尼越是为自己能够听到如此多样的音乐而庆幸,越感谢那些专注于某种类型、为其奉献一生的音乐人 。
十四岁时,加列法·桑尼得到一盘混音带 。混音带改变了他的音乐品位 。之前,朋友们听什么他就听什么 。之后,他变成一个朋克头 。短短六十分钟的磁带已足够向他说明,什么叫作朋克音乐 。歌曲之间的丰富差异则让桑尼明白,朋克音乐也能有七十二变 。
青少年被朋克吸引是天经地义 。朋克从音乐本身、舞台表演到人生态度,都很……朋克 。他们完全顺从人以群分的天性,条条框框分出哪些是朋克行为,哪些为非朋克 。朋克自成一种特殊的天堂 。“绿日”(Green Day),曾经地球上最受欢迎的朋克乐队,被它所在的本地俱乐部除名;美国权威朋克粉丝组织Maximum Rocknroll公开视它为“朋克运动的敌人” 。
这些都是加列法·桑尼长大以后的发现 。青少年时期,朋克世界里有他关心的一切 。他为身为其中一员而骄傲 。工作以后,他的视野溢出朋克的世界,发现该世界只是人类群体的无数缩影之一 。每一种主要的音乐社群中,都有朋克世界般的活动在上演 。每种音乐类型都是一个部落,边界的守卫可森严可松散,但没有人可以一无所知地闯入禁地 。
1、《Deep Down in the Jungle》——罗杰·D.亚伯拉罕(Roger D Abrahams)
扎根费城的民俗学家罗杰·D.亚伯拉罕变了一个魔术:他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说唱的书 。书的出版时间是1964年,远早于说唱文化的兴起之时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亚伯拉罕通过田野录音收集了很多当年流行的黑人口头文学,尤其是那些最夸张离奇、暴力华美的修辞,研究当代黑人街头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他会在书里详细记录一场火花四溅的街头battle,分析黑人的传统诗歌《The Signifying Monkey》,首行诗句即成为书的标题 。
2、《The Nashville Sound》——保罗·汉普希尔(Paul Hemphill)
严格来讲,保罗·汉普希尔并不是纳什维尔的圈内人 。这一点反而成为这本书的魅力之一,使他拥有局外人的清醒 。《The Nashville Sound》出版于1970年,正是乡村音乐兴起,从纳什维尔的咖啡馆向更广阔世界蔓延时 。汉普希尔敏锐地意识到当时的风潮:乡村音乐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属于恪守传统的人,一个改投新音乐潮流的怀抱 。他注意到纳什维尔充满了这样的表演者,他们把自己童年时听过的南部民歌做现代化改编,模糊乡村与流行乐之间的界线 。这股风潮至今仍是 。
3、《Like Punk Never Happened》——戴夫·瑞莫(Dave Rimmer)
这本书奇怪的地方在于,它出版时(1985),朋克巅峰的象征Culture Club乐队已经失去占据排行榜前排的能力,并于次年正式解散 。“朋克爆炸”之后,烟火在空中瞬间消逝 。此后英国流行音乐的新人辈出,朋克好像从未到来过 。但戴夫·瑞莫的观点是:正是朋克的自爆催生了后来者 。他的文笔狡黠幽默,道出流行的本质正是转瞬即逝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