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怎么养( 三 )


三、苗种来源
在湖泊、河沟、水塘较多的地区 , 天然苗种都比较丰富 。在乌鱼繁殖季节,可在夜晚用密眼抄网捞取天然苗种,也可将成熟的雌雄鱼收集起来,进行暂养;还可进行人工繁殖 。供人工繁殖的亲鱼,要用或鲤、鳙、鲢鱼脑垂体催产 。在繁殖季节,将水草、棕榈等扎成小束固定在池边,作为鱼巢 。亲鱼产卵后,用鱼碟将卵舀出,放入脸盆或网箱中静水孵化 。一个脸盆可放卵5 000粒左右,每平方米网箱可放1~2万粒 。孵化中不需换水,但应及时拣除变白的死卵 。一般2~3天即可孵化 。孵出后在孵化容器内继续蓄养8~10天,即可放入鱼种池进行培育 。
四、
刚孵化的仔鱼,腹部有膨大的卵黄囊,在3~4天内 , 不必投饵 。至4~5天 , 卵黄囊消失,仔鱼开始取食,这时可投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和水蚤等 。当仔鱼在盆中或小水泥池内驯养至能够成群游泳和饱食浮游生物时,即可移入池养育 。
培育鱼苗的水泥池 , 其大小主要应根据生产的鱼苗规格而定,一般池深6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投放仔鱼13万尾 。此时仍须继续投喂水蚤 , 约两个星期后改喂切碎的丝蚯蚓,20天后丝蚯蚓不必切碎 。如果丝蚯蚓供应充足的话 , 可投喂一个半月以上,否则就用杂鱼的碎肉代替 。鱼苗在小培育池里饲养三个星期后,应转入面积较大的土池或鱼塘中培育 。在土池或鱼塘中仍须繁殖浮游生物,以供鱼苗取食 。在天然饵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可加喂人工饲料,但须均匀撒布在水面上,做到少量多餐 , 让鱼苗充分取食,减少死亡 。
五、鱼种放养
要使专养乌鱼获得较高的产量,鱼种必须要放足 。一般亩放6 000尾左右 , 如果水质好、饲料充足,每亩可放8 000尾 。放养的鱼都要过筛,按大小分池饲养,以免互相吞食 。另外,还应注意鱼种的质量,选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游动活泼正常,没有损伤的为好 。此外,在专养乌鱼的池塘中,还可混养少量的鲢、鳙、鲤等鱼,这样能达到控制池塘水质、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但混养的家鱼个体应大于乌鱼种的1倍以上为宜 , 以免被乌鱼残食 。
六、科学投饲
1.鲜饵料 乌鱼为肉食性鱼类,所以饲料仍以小杂鱼为主 。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的5%左右,并视摄食情况予以调整 。一般料重比为4:1左右 。
2.人工 根据乌鱼的营养需求,其粗蛋白的含量应达40%以上 。作为乌鱼的人工,现一般采用鲜鱼肉、鱼粉、蚕蛹、玉米粉、米糠、豆饼、花生饼、骨粉、酵母粉等,另加少量维生素,适量微量元素和抗生素混合成团块或制成颗粒饲料后投喂 。
3.投饵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每日投喂2~3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摄食旺盛时,傍晚可再投喂一次 。投喂时,要将小杂鱼投放到吊在池水中的食台上,让鱼取食 , 以减少饲料的散失,同时也便于观察乌鱼的摄食情况 。
七、日常管理
1.巡池 每天早晚要巡池一次,注意细心观察鱼种摄食和活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
2.换水 要注意经常加注新水 , 保持水质清新,尤其在夏天高温季节,以促进乌鱼的正常生长 。
3.防逃 乌鱼苗种放养初期,鱼种尚小,跳跃能力较差,当体长超过10厘米时 , 跳跃能力逐渐增加,尤其是雷阵雨天气、换水或清晨,跳跃非常活跃,最容易发生逃鱼等情况,因此,池埂离水面高度一般应大于50厘米,以防乌鱼逃逸 。
4.分养 饲养前期的1~2个月,应及时用网将生长特别快、个体大的乌鱼捞起另池养殖,以免个体大的乌鱼残食个体小的鱼苗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