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和爱沙尼亚的国歌 芬兰国歌和爱沙尼亚国歌


芬兰和爱沙尼亚的国歌 芬兰国歌和爱沙尼亚国歌

文章插图




一个国家的国歌往往由两部分组成:歌词和旋律(曲调) 。


一般来说 , 国歌只属于一个国家 。但也有例外 , 希腊和塞浦路斯的国歌《自由颂》同词同曲 , 是世界上少有的”共享国歌“现象 。


芬兰国歌《我们的国家》和爱沙尼亚国歌《我的土地 , 我的欢愉》歌词不同 , 但曲调却是一样的 。这是国歌世界上少有的“共享旋律”现象 。


▲共享国歌旋律的芬兰(左)和爱沙尼亚


从地图上看 , 芬兰(人口550万 , 面积34万平方千米)和爱沙尼亚(人口133万 , 面积4.5万平方千米)虽不接壤 , 但隔海相望 。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就位于芬兰湾的两端 , 两国首都相隔85公里 。


▲隔海相望的首都


那么 , 芬兰和爱沙尼亚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两个国家的国歌共享旋律呢?


▲芬兰(绿色)和爱沙尼亚(橙色)


一、难兄难弟

现代欧洲有44个国家(不包括土耳其) , 绝大多数国家的官方语言属印欧语系


但芬兰、爱沙尼亚和匈牙利这三个欧洲国家是例外 , 他们的语言属于乌拉尔语系


使用乌拉尔语系的祖先 , 生活在欧亚交界处的乌拉尔山脉地区 。公元前2000年 , 因为亚欧大陆气候变冷 , 乌拉尔人陆续向欧洲大陆迁徙 , 寻找新的生活区域 。


他们一路迁徙到波罗的海的芬兰湾南北两岸一带 。


▲乌拉尔语系分布图


迁徙到波罗的海的乌拉尔人中经历了长期的发展 , 到公元500年前后 , 芬兰湾北部芬兰人进入到铁器时代 , 成为了乌拉尔人中最强的部落之一 。


芬兰湾南部的部落逐渐形成了爱西提(Aestii)部落 。后来 , 爱西提逐渐演变成为了本土名字“Eesti” , 即爱沙尼亚(Estonia) 。


他们远亲——匈牙利人离开乌拉尔山地区的时间较晚 。直到公元7世纪时期 , 匈牙利人才开始向西迁徙 。到公元8世纪时期 , 他们迁徙到多瑙河中游平原 。公元9世纪末 , 建立了匈牙利 。


▲匈牙利人劫掠欧洲


乌拉尔人迁徙到芬兰湾两岸生活时 , 无论是日耳曼人、还是斯拉夫人都没有到达这里 。


公元9世纪 , 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陆续迁移到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后来的数百年里 , 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几乎“基督教化” , 完成了向封建文明国家的转变 。


▲公元9世纪的波罗的海沿岸民族构成


但无论是芬兰人、还是爱沙尼亚人 , 都因为距离欧洲文明中心较远 , 依然处在原始社会末期 。他们被基督教国家视为“未开化的土地” 。


公元11世纪时期 , 欧洲在教皇的支持下发起了“十字军东征” , 征服被异教徒占领的中东地区 , 以及未开化的土地 。


其中 , 瑞典人(日耳曼维京人的一支)的征服方向就是“未开化的土地“——芬兰 。


1157年 , 瑞典兼并芬兰 , 然后通过移民、派遣总督的方式 , 直接统治芬兰 。在瑞典的影响下 , 13世纪芬兰全境皈依了基督教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