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项目有哪些_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项目有哪些_

文章插图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早期症状
1、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本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早期症状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多以及正常以规律的间隔交替出现,周期约为20~30天 。
2、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本病出血症状发生前,一般有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于数天或者数月后发病,一般为5~10天左右 。患者发病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等症状 。
3、血小板生成素缺乏
本病多为遗传性,婴儿期开始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的数量正常,形态结构也无特殊变化 。
4、无效性血小板生成
本病见于部分维生素B12或者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倾向 。有的患者表现为全血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加,随着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做什么检查
1、血象
出血不重者多无红、白细胞的改变,偶见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由于病毒感染所致 。急性出血时期或反复多次出血之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常减少,白细胞增高,网织红细胞于大出血后可增多 。周围血中最主要的是改变是血小板减少至100×109l以下,出血轻重与血小板高低成正比,血小板<50×109l时可见自发出血,<20×109l时出血明显,<10×109l时出血严重 。慢性患者可见血小板形态大而松散,染色较浅;出血时间延长,凝时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或不收缩;凝血酶原消耗减少,凝血活酶生成不良 。血小板极度减少时,由于缺乏血小板第3因子,可致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寿命很短 。
2、骨髓象
出血严重者可见反应性造血功能旺盛 。急性病例巨核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慢性病人巨核细胞多增高,多在0 。2×109l(200/mm3)以上,甚至高达0 。9×109l〔正常值(0 。025~0 。075)×109l〕 。巨核细胞分类:原巨核细胞和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比正常或稍高;成熟未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显著增加,可达80%;而成熟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极少见 。为了确诊此病而排除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须进行骨髓检查 。
3、血小板抗体检查
主要是血小板表面igg(paigg)增高,阳性率为66%~100% 。发同时检测paigg、paigm、paiga可提高检测阳性率 。paigg增高并非本病特异性改变,在其它免疫性疾病亦可增高 。但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aigg不增高 。此外系统观察paigg变化对itp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一般在paigg下降时血小板才上升,有人报告每个血小板paigg量>1 。1×10-12g的病例用激素治疗无效,而每个血小板paigg量为(0 。5~1 。0)×10-12g的病例激素疗效好 。切脾前如果paigg极高亦预示手术效果不好 。如激素治疗或切脾手术后paigg恢复正常则预后好 。如paigg持续增高则提示治疗无效 。
此外还可测血清中血小板抗体,约54%~57%病人血清中抗体增设 。但血清中游离的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表面igg的阳性率并不平行 。
4、血小板寿命缩短
应用同位素51cr或111in标记血小板输给itp病人:进行测定,病人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甚至只有几小时(1~6小时,正常为8~10天) 。应用同伴素体表计数法还可测出血小板阻留和破坏部位(脾、肝、肺、骨髓) 。应用血小板粘附与聚集试验等对慢性itp病人有时可测出血小板功能异常 。
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家庭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
1.出血的护理 。仅有轻微的皮肤出血时,不须要特殊治疗,但要注意观察病情 。若继续出血不止或出现其他部位和器官出血,就要到医院治疗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