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要吃饺子 冬至要吃饺子不然冻耳朵( 三 )


《醉翁谈录》中提到的“馎饦”,读作bótuō(音同“波托”),就是我们常说的“面片汤” 。这段记载是说,宋朝的时候,人们在冬至那一天吃的是馄饨,即饺子,到了除夕夜,因为财力不济,吃不起饺子,就吃“馎饦”,即面片汤 。
饺子成为除夕吃的食品,可能始于明代 。据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和《明宫史》记载:“(除夕) 吃水点心,即扁食也 。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 。”
包饺子,迎新春
扁食,就是饺子,我的家乡山西省平定县就把饺子称之为“扁食” 。据相关史料,这一叫法始于元代,因其形状扁扁的,故名 。
到了清代,除夕之夜吃饺子这种传统习俗得到发扬光大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就说: “(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饽饽 。举国皆然 。无不同也 。”这里的“角”,就是“饺”,有的地方叫“煮饽饽” 。
除夕吃饺子的习俗延续至今,南方北方都比较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 。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
包饺子,迎新春
北方人还有一种说法,“出门饺子回家面”,是说亲人出门远行前要吃饺子,取“发脚”的谐音,象征一路平安 。同时,饺子与明清时期的元宝形状相近,又多了个“招财进宝”的吉祥意味 。
饺子历史久远,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吃食,更是一种文化 。
冬至大如年,过了冬至,没几天就要过年了 。除夕夜一定是要吃饺子的,这已成为中国人不可取代的、迎接新的一年的重要民族风俗节目 。(张文平)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