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家庭怎么繁殖和繁殖 泥鳅出口做什么( 三 )


3稻田养成鳅
3.1稻田条件及改建方法
凡泥质、弱碱性和无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养殖泥鳅 。选作养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1000m2左右 。田埂要加固,并埋下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出水口加设网拦,在田中开挖多个面积为2~3?、深60cm以上的坑 。与坑相通,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cm,坑和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为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
3.2放养
鳅种放养时间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后为宜,放种前3~4d在坑、沟内施入腐熟的畜肥40kg/100?,培肥水质,然后每667m2放3~4cm的鳅种2万~2.5万尾 。
3.3饲养
鳅种放养后,投喂糠麸、枯饼、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等,前期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8%,以后为5%左右,饲料投放在沟、坑中 。同时,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追施肥料,每次追肥量15kg/100? 。稻田应尽量少用农药,必要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 , 并在阴天喷洒 。同时 , 保持水质清新 , 防止投饵施肥过量而影响水质 。
4病害防治
泥鳅的病害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
4.1水霉病
4.1.1症状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毛状水霉菌 。此病多发生于水温较低时期,当鱼体受伤时极易感染 。
4.1.2防治办法
(1)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2)用4%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10min,或用4g/m3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min 。
4.2烂鳍病
4.2.1症状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 , 并有红斑 。
4.2.2防治办法(1)1g/m3漂白粉全池泼洒,或0.1g/m3呋喃唑酮全池泼洒;(2)用20g/m3的呋喃那斯溶液浸洗病鱼15~20min,或按0.04%的呋喃那斯拌入饲料连喂3d 。
4.3寄生虫病
4.3.1症状病鳅体瘦弱,常浮于水面,不安,或在水面打转 , 体表粘液增多 。多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寄生虫所致 。
4.3.2防治办法(1)用0.7g/m3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 可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2)用0.5g/m3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可防治三代虫病 。
4.4白身红环病
4.4.1症状病鳅身体呈灰白色,出现红色环纹 。此病因泥鳅捕捉后长期蓄养所致 。
4.4.2防治办法(1)鳅种放养时用5g/m3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5~20min;(2)0.2~0.3g/m3孔雀石绿全池泼洒;(3)将病鳅移入静水池中暂养一段时间 。
4.5气泡病
4.5.1症状病鳅鱼苗浮于水面 。因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而引起,主要危害鱼苗 。
4.5.2防治办法(1)食盐4~6kg/667m2全池泼洒;(2)立即冲入清水或黄泥浆水;(3)及时清除池中腐败物,不施用未发酵的肥料 。同时,掌握好投饵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质恶化 。
4.6敌害
清除蛇、蛙、乌鳢、水蜈蚣、红娘华等敌害生物 。
5捕捞
5.1冲水法
将捕捞工具放在进水口,然后放水进池 。泥鳅受流水刺激,逆水上游 , 群集于进水口附近 。此时将预先设好的网具拉起,便可将泥鳅捕获 。
5.2诱捕法
把煮熟的牛、羊骨头或炒制的米糠、麦麸等诱饵放在网具或鱼笼中,用其香味引来泥鳅 。
5.3干塘法
冬季 , 水温降至15℃~12℃时,泥鳅就会钻入池塘底泥中,只能干塘捕捉 。先把水排干,将池塘、稻田划成若干块,中间挖排水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 , 便于捕捉 。稻田中养的泥鳅 , 还可用晒干的油菜秆,浸泡于稻的沟、坑中,待油菜秆透出甜质香味,泥鳅闻而易聚,此时可围埂捕捞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