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草的养殖方法 香菇如何繁殖( 三 )


◆场地选择与要求
鸡枞菌与其他多数菇耳一样,可进行室内床架式栽培和室外空闲大田及林果园中阳畦栽培 。
室内栽培时菇房应具有通气、控温等条件,菇房四壁、床架要清洁卫生,投料播种前要灭菌消毒 。
室外栽培可选用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空闲大田或林果园中空行地作栽培场地 。播种前,先要翻整土地,作成25厘米高,1.2米宽 , 龟背形的畦床,并用多菌灵溶液或石灰粉对床面进行灭菌消毒 。
◆栽培料配方
木屑、树叶、松枝条70% , 麸皮(或米糠)25%,石膏粉2%,白糖1.5%,石灰粉1.5%,白蚁巢土3%,水110%~120% 。◆装袋、灭菌、接种
任选上述配方一种 , 拌匀后装入17厘米×45厘米大小的聚丙烯塑料袋中,按常规灭菌、接种,于23℃~25℃的培养室内发菌,经45~50天培养,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
◆发菌期的管理
主要是调控好温度 。春季培养时,自然温度低,菌袋可码放3~5层,3~5天内翻堆一次,以利发菌均匀一致 。秋季培养时,因自然气温较高,一般只码2~3层 。播种5~7天内,要经常检查料温,如料温超过35℃ , 要加强通风降温,并将堆码的菌袋散开单放,以防高温烧菌 。经45~50天的培养 , 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
◆脱袋出菇
当菌袋壁出现米粒大小的钉状原基时 , 移至菇房或阳畦脱袋出菇 。室内栽培时 , 接种后的菌袋可摆放在床架上培养和脱袋出菇 。
阳畦栽培时 , 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至栽培场地,脱袋后卧放于畦床上,菌棒间距2厘米,畦底最好铺3厘米左右厚的粗砂,以利通气和排水 。菌袋放好后 , 上盖一薄层湿稻草(春季栽培时,要加盖薄膜),以利保温保湿,促进发菌 。
室外栽培也可采用浅坑式沟床栽培方法,即在已整理的畦床上挖10厘米深,50厘米宽的浅沟,将菌棒卧放排列于沟中,菌棒间距2厘米,上盖一薄层湿稻草 , 其上再覆一层2厘米厚的细土(细土可利用菜园土 , 也可由砂壤土、腐质土和炭渣等混合配制),使沟与地面基本齐平 。覆土含水量要保持在75%左右,以利菌丝爬土和扭结出菇 。
◆出菇期间的管理
(1)室内床架栽培时,出菇期间,一要加强通风换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以保持菇房空气新鲜和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二是喷水保湿,天气干燥时,每天喷水2~3次,菇蕾期不要直接喷在菇体上,以向菇房空间和四壁喷水为宜 。保持菇房空气湿度达85%~90% 。
(2)室外大田阳畦栽培时,要搭遮阳棚,以防阳光直射和雨淋 。遮阳棚可用竹秆或较端直的树枝与稻草等扎成宽1.5~2米,高50~80厘米的棚块,然后两块相对排放于畦面上即可 。
空气应流通 , 但要注意保湿 。出菇期间 , 可在畦床四周的排水沟中灌水以提高空气湿度,也可喷水保湿,保持相对湿度在90%~95% , 以利正常出菇 。实践证明,子实体形成初期 , 如相对湿度低于80%,则菇蕾难以形成;子实体生长阶段,相对湿度下降至85%,有利菇体正常发育 , 开伞时则需空气湿度在95%以上 。
◆病虫防治
夏秋栽培的鸡枞菌,因气温较高,易发生病虫危害,尤以虫害为甚 。
主要害虫是蛞蝓,该虫对鸡枞菌的菌盖、菌根、菌褶均喜咬食 , 不仅影响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还会导致菇体死亡 。

少量发生时,可用镊子一只只夹起,然后集中杀灭 。危害严重时 , 可在栽培场地四周及畦沟喷洒百虫灵或杀虫粉进行杀灭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