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中医辩证治疗 风疹的检查方式有哪些


风疹中医辩证治疗 风疹的检查方式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一、风疹中医辩证治疗方式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疹块,突然发作,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痕迹 。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良好 。
风寒型 皮疹呈白色或淡红色,瘙痒,遇风加剧,得暖则减,伴有恶风恶寒,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方用麻黄桂枝汤加减 。
麻黄6克,桂枝、羌活、独活、荆芥各9克,白芍、白鲜皮各12克,生姜、甘草各3克 。每日1剂,水煎服 。
风块型疹块色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剧、日光照射更为明显,得冷则隐,伴有微热恶心、心烦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 。
蝉蜕、牛蒡子、荆芥穗、薄荷、桑白皮、生地各9克,金银花、连翘、山栀各12克,苦参15克,地肤子20克 。每日1剂,水煎服 。
热毒炽盛型发病突然,皮疹大片遍布全身,呈鲜红色,有时可呈现紫癜样皮疹,剧痒,伴有高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地黄汤加减 。
生地15克,丹皮12克,赤芍、知母、黄连、黄芩、玄参各9克,石膏、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服 。
二、风疹的病因有什么
风疹病毒是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是限于人类的病毒 。风疹病毒的抗原结构相当稳定,现知只有一种抗原型 。风疹病毒可在胎盘或胎儿体内(以及出生后数月甚至数年)生存增殖,产生长期,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感染 。本病毒可在兔肾,乳田鼠肾、绿猴肾、兔角膜等细胞培养中生长,能凝集家禽、飞禽和人“O”型红细胞 。病毒在体外的生活力弱,对紫外线、*、氯化铯、去氧胆酸等均敏感 。pH<3.0可将其灭活 。本病毒不耐热 。
1.传染源
患者是风疹惟一的传染源,包括亚临床型或隐型感染者,其实际数目比发病者高,因此是易被忽略的重要传染源 。传染期在发病前5~7天和发病后3~5天,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 。患者口、鼻、咽部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
2.传播途径
一般儿童与成人风疹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经接触传染 。胎内被感染的新生儿,特别咽部可排病毒数周、数月甚至1年以上,因此通过污染的奶瓶、奶头、衣被尿布及直接接触等感染缺乏抗体的医务、家庭成员,或引起婴儿室中传播 。胎儿被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产、早产或有多种先天畸形的先天性风疹 。
3.易感人群
风疹一般多见于5~9岁的儿童,流行期中青年、成人和老人中发病也不少见 。风疹较多见于冬、春季 。近年来春夏发病较多,可流行于幼儿园、学校、军队等聚集群体中 。
三、风疹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风疹临床上可分为获得性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前者最为常见 。
1.获得性风疹
(1)潜伏期 14~21天 。
(2)前驱期1~2天,幼儿患者前驱期症状常较轻微,或无前驱期症状;在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则较显着,可持续5~6天,表现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偶有呕吐、腹泻、鼻出血、齿龈肿胀等,部分患者咽部及软腭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无颊黏膜粗糙、充血及黏膜斑等 。
(3)出疹期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扩展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 。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mm 。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 。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 。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亦有称“三日麻疹” 。面部有疹为风疹之特征,个别患者出疹呈出血性,伴全身出血,主要由于血小板减少和毛细血管增高所致 。出疹期常有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脾肿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 。肿大淋巴结有轻度压痛,不融合,不化脓 。有时风疹患者脾脏及淋巴结肿大可在出疹前4~10天已发生肿大,消退较慢,常持续3~4周 。疹退不留色素,无脱屑 。仅少数重症患者可有细小糠麸样脱屑,大块脱皮则极少见 。疹退时体温下降,上呼吸道症状消退,肿大的淋巴结也逐渐恢复,但完全恢复正常需数周后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