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小儿百日咳 百日咳症状有哪些


中药治小儿百日咳 百日咳症状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一、治疗百日咳的中药验方

1、初咳期
证候:微热,喷嚏,咳嗽逐渐加重,昼轻夜重 。偏于风寒者,伴恶寒,痰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偏于风热者,伴咽红,痰稠不易咳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
治法:疏风宣肺 。
方药: 桑菊饮或杏苏散 。主要药物: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薄荷、甘草、苇根 。
属风寒轻证者,选用杏苏散加减以辛温发散、温肺化痰 。热邪偏重,咳嗽较剧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味以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痰稠不易咯出者,加用天竹黄、鲜竹沥、瓜蒌仁等清化痰热 。
2、痉咳期
证候:咳嗽阵作,昼轻夜重,咳时面红耳赤,涕泪交流,甚至吐出乳食痰液后,痉咳方可暂停 。剧咳时可见痰中带血丝,甚则鼻衄或结膜下出血,可见舌系带溃疡 。舌苔黄,脉数有力 。
治法:泻肺镇咳 。
方药:桑白皮汤 。主要药物: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芩、黄连、山栀 。
若痉咳频作,加白僵蚕、蜈蚣解痉镇咳;呕吐较重者,加代赭石、枇杷叶、竹茹降逆止呕;痰多黏稠者,加海蛤壳、天竹黄清热化痰;便秘者,加大黄、玄明粉泻火通腑;咯血、衄血,加白茅根、侧柏叶、三七凉血止血;双目红肿者,加龙胆草清泻肝火;胁痛者,加柴胡、郁金、桃仁疏肝活血;昏迷、抽搐者,加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止痉开窍 。
3、恢复期
(1)脾气亏虚
证候:形体虚弱,咳声低微,痰多稀白,纳呆便溏,神疲乏力 。舌质偏淡,苔薄白,脉沉有力 。
治法:健脾益气 。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 。主要药物:党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生姜、大枣、甘草 。
若易出汗,反复感冒者,加黄芪、防风益气固表;大便溏薄者,去杏仁加煨木香、炒薏苡仁健脾渗湿 。
(2)肺阴亏虚
证候:形体虚弱,干咳少痰,两颧发红,手足心热,盗汗 。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
治法:养阴润肺 。
方药:沙参麦冬汤 。主要药物:沙参、麦门冬、玉竹、甘草、桑叶、白扁豆、天花粉 。
若汗多者,加牡蛎、浮小麦敛汗护阴;便秘者,加火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 。
二、百日咳症状有哪些1、从发病开始至出现痉咳,一般约1~2周 。开始症状类似感冒,除咳嗽外,可有流涕、喷嚏、轻度发热,也可只有干咳,并不引起注意 。当其他症状逐渐消失时,咳嗽反而加重,日轻夜重,渐呈痉咳状 。
2、第2~6周为痉咳期,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主要症状 。发作时频频不间断的短咳十余声或数十声为呼气状态,最后深长吸气,因其时喉部仍呈痉挛状态,故伴有高音调的鸡鸣样吼声,接着又发生下次的痉咳,如此反复发作多次,直至咯出黏稠痰液为止 。咳嗽剧烈时,可有大、小便失禁,面红耳赤、涕泪交流,唇色发绀等症状,呕吐后方告结束 。
3、间歇期痉咳时有瘀血现象,常见颜面及眼睑浮肿,阵咳剧烈时,可出现鼻衂、咯血及眼结膜下出血等,甚至发生颅内出血 。痉咳频繁者容易影响睡眠,致使患儿疲倦、不喜活动、食欲减退,加上呕吐,继发感染,可致营养障碍 。
三、小儿百日咳的病因是什么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百日咳杆菌为革兰阴性染色的短杆菌,需氧,无鞭毛及芽胞,需要含有血液的培养基才能生长 。该菌抗原结构极其复杂,能产生多种毒素物质 。本菌对外界抵抗力弱,56℃30分钟或干燥数小时即死亡,对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