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经方学堂 伤寒论包括什么


伤寒论经方学堂 伤寒论包括什么

文章插图
一、伤寒论的作者
张仲景 , 东汉后期医学家 。生于公元150年正月十八日 , 于219年溘然长逝 , 享年69岁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 。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 。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 , 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 。
他从小嗜好医学 , “博通群书 , 潜乐道术 。”当他十岁时 , 就已读了许多书 , 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 。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 , 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 , 后将为良医” 。后来 , 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 , 被人称为“医中之圣 , 方中之祖 。”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 , 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 , 善于“勤求古训 , 博采众方”的结果 。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 , 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何颙在《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说:“仲景之术 , 精于伯祖” 。
二、伤寒论的内容《伤寒论》
全书10卷 , 共22篇 , 列方113首 , 应用药物82种 。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 , 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 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 。
第三卷至第六卷 , 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 。
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
六经形证
六经形证 , 是《伤寒论》全书的纲领 , 它是把证候分类而定出来的 , 后世认为这是不废的法则 , 张仲景观察到热性病虽然错综复杂 , 但归纳起来 , 可分为六个类型 , 同时又运用《素问》的精神分析了阳热、表实和阴寒、里虚 。即“三阳证”与“三阴证” 。
三、伤寒论的流传《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 , 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 。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 , 嘉佑年间(1056-1063) , 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 , 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 , 由孙奇、林亿等校定 , 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 , 名为定本《伤寒论》 , 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
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 , 有详注 , 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 , 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 。至元代 , 白文本《伤寒论》除少数藏书家偶有其书外 , 社会上已无该书 。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 , 江苏常熟藏书家赵开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伤寒论》十卷 , 请优秀刻工将此书收刻于《仲景全书》中 。北宋原刻本旋即丢失 , 现今仍在留存的只有赵开美本 。赵开美本逼真宋版 , 后世尊称赵开美本为《宋本伤寒论》 。赵开美本今存五部 。《伤寒论》在国外亦有广泛影响 。
除此之外 , 其他还有《唐本伤寒论》(唐·孙思邈)《宋本伤寒论》(宋·高继冲)《金本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已)《宋本伤寒论》(明·赵开美)《康治本伤寒论》(日本)《康平本伤寒论》(日本)《桂林本伤寒论》《敦煌本伤寒论》(残卷)等版本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