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橇上的速度与激情:打冰球“重生”的残疾人( 四 )


汪之栋的意外发生在7岁那年,那时他刚刚上小学,车祸导致左小腿截肢 。年幼时记忆模糊,只记得疼,伤好后装了假肢再回到学校,看着其他同学跑跑跳跳,他觉得自己好像“丢了个东西” 。
后来他开始练游泳,又转向练冰球,从老家聊城只身一人到了青岛 。那时他还不到16周岁,没见过冰场,也没上过冰,只是喜欢尝试新事物,希望出去闯荡 。
加入冰球队后,汪之栋和崔玉涛被分到了一个宿舍,一起训练,以队为家,像亲人一样相处 。很多次采访里,汪之栋被问及和崔玉涛平时聊些什么,他想了半天,“我没有什么不能和他说的 。”和于彬一样,他也觉得崔玉涛“实在太拼”,有一次崔玉涛的手指被撞断了,只休息18天就又上了训练场 。
“心里有顾虑,你就拼抢不过别人了 。”崔玉涛如此,大家也都一样,汪之栋觉得,无畏是整个队伍的气质,只要一上冰场就能把伤病、残疾和恐惧抛开 。
2017年,中国队聘请了俄罗斯外教尼古拉(中)作为主教练,开始备战北京冬残奥会,队员们从“野蛮生长”进入了“正规训练” 。受访者供图
汪之栋记得,训练初期,队员们脑子里就一根筋,把球打进门,所有的滑行和传球都以此为目的,至于怎么实现,“靠大家自由发挥,只要实现了就可以 。于教练也没招,那时候国内没有残疾人冰球比赛,也找不到国外比赛的录播,教练们到处学,然后再看我们能不能照着练 。”
他们甚至不懂保护自己 。拼抢中,经常会像没头苍蝇一样撞上冰场边的硬质塑料板墙,速度快,力度大,很容易受伤 。
直到中国队聘请了俄罗斯外教尼古拉作为主教练,开始备战北京冬残奥会,汪之栋才觉得他们从“野路子”进入了“正规训练” 。
王建斌说,之所以邀请尼古拉,因为2008年俄罗斯成立残疾人冰球队后他任教练,带队参加了2014年索契冬奥会,获得了第二名 。“这和我们能够备战的时间非常相近,有很多经验可以学 。”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只要能进球,就哪哪儿都对,但从大爷(队员们对尼古拉的称呼)的角度来看,我们哪哪儿都不对 。” 汪之栋回忆,一开始,尼古拉费了很大力气给队员们纠正过往训练的错误动作 。“抬胳膊,举双手,举双手!”眼看着队员要撞上板墙,尼古拉在场边一遍遍地喊,要让队员形成惯性思维,以便保护自己 。
走上正轨后,队员们的成长速度飞快 。作为国内唯一一支残疾人冰球队,他们没有对手 。王建斌提出了“以赛代练”的想法,自2018年开始,先后前往俄罗斯、加拿大、芬兰、德国等国家进行境外训练,和当地职业球队比赛,参加世界级赛事 。
其中,2018年参加世界残奥冰球世锦赛C组获得冠军,顺利晋级B组,2019年参加残奥冰球世锦赛B组比赛时获得季军,2021年参加残奥冰球世锦赛B组夺冠,顺利晋级A组 。
至此,中国残奥冰球队跻身世界顶级强队之列,同时也获得了北京冬残奥会参赛权 。
组建6年余,中国残奥冰球队大部分时间都在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国信体育中心冰场训练 。新京报采访人员 张静姝 摄
“如果不去打冰球,也是一辈子的遗憾”
中国残奥冰球队组建6年余,大部分时间都在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国信体育中心冰场训练 。
冰场也对外开放,有学花样滑冰的小姑娘,有全副武装手执冰球杆试探着滑行的冰球初学者,也有单纯享受冰上乐趣的市民 。而每天早晚,冰球队雷打不动上冰训练一个多小时 。
王建斌一天天看着,队员们从灵活转弯都不会,到现在攻传配合越来越默契 。最开始,一场训练赛里出现一次3人连续成功传球,大家都要欢呼一阵 。汪之栋和崔玉涛从入队起就是一个小组的助攻搭档,对汪之栋来说,赛场上那个一闪而过的身影,意味着可靠、踏实、能成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