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橇上的速度与激情:打冰球“重生”的残疾人( 五 )


3月12日晚,中国残奥冰球队摘得铜牌,唐楠在冰场上搂过汪之栋激动落泪 。新京报采访人员 陶冉 摄
以老带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这些都是王建斌建队之前的设想,年长者可以起到表率、引领作用,而梯次配置老、中、青三代人,可以保证未来新老交替顺畅,把队伍的传统延续下去 。他也要交棒了 。
接过这一棒的是唐楠 。她在青岛市残疾人体育中心供职多年,见证了残奥冰球队从无到有的发展,也对许多残疾人的状态记忆犹新 。“他们大多数人经济条件都不好,后天意外事故致残这个打击,让他们自我封闭,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接受新的人、新的事物 。”
唐楠觉得,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普及,正让残疾人走出家门,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 。“球队想发展,就要更多的比赛和历练,我们现在只有18名队员,内部一场比赛都打不起来,希望残疾人冰球运动能被更多人看到,有更多人来参与 。”
3月12日晚,中国残奥冰球队摘得铜牌后,全队成员在冰场上进行了短暂的庆祝 。新京报采访人员 陶冉 摄
北京冬残奥会前,中国残奥冰球队定下了“保六争三”的目标 。全队上下铆足了劲儿想在家门口证明自己,为此,他们已经三年春节没有回家过了,不是在训练,就是辗转国外在比赛 。
崔玉涛上一次回家还是去年夏天全运会结束后,早晨到的家,当日就返回了青岛,一岁半的二女儿不认得眼前的爸爸,她的脑海中,“爸爸在手机里 。”
原本应该在2020年12月退休的王建斌,2021年元旦一过,就申请归队,即使没有任何行政职务,也要陪着队伍走上奥运赛场 。中国残奥冰球队摘得铜牌的那天,他挨个搂过队员的头,激动得嗓音沙哑 。
王建斌觉得,这样的成绩不仅仅是一支新生球队的努力,背后更是一群残疾人不断突破自我成长重生的过程 。
“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了才 。”唐楠见证了冰球队的成长,也是看着很多队员长大的 。她依稀记得汪之栋刚刚入队时的模样,青涩,不爱说话,个头只有一米七 。而现在,这个一米八九的大小伙子已是国家队的主力 。
“我感觉我和我们队一样,长大了 。”从16岁到22岁,汪之栋觉得自己坚持做了一件对的事 。
崔玉涛心里还有点挥之不去的遗憾,他在国家体育中心见到巡逻的武警战士时,想起了他的从军梦,忍不住录了一段视频发给家人 。短暂的沉默后,妹妹在下面接了话,“哥,你如果不去打冰球,也是一辈子的遗憾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张静姝 实习生 孙卿悦
编辑 刘倩
校对 李立军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