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盯着镍,谁注意到锡早就涨疯了?( 二 )


首先是矿山品位的下滑 。
中国的锡矿大部分都已经进入地下开采阶段,矿石品位逐渐下降,并直接带来采选成本的大幅提升 。结果是,国内锡矿的产量不断下降,需求主要依赖进口 。
2021年,国内锡矿砂产量只有8.32万吨,进口量反倒高达18.43万吨,其中有14.71万吨来自缅甸,占进口总量的近80% 。
现在的问题是,缅甸的高品位露天锡矿已基本消耗殆尽 。
十年之前,缅甸佤邦地区地表和露天的矿石品位高达10%-20%,低成本开采后可以直接出口,恰逢当时佤邦军政府与缅甸政府签署了停火协议,缅甸开始为国际市场大量供应锡 。
2015年之后,缅甸露天锡矿资源逐渐枯竭,进入地下开采阶段,紧随而来的是矿山品位的直线下滑(目前已下降到不足2%) 。到2017年,缅甸锡矿产量在全球占比达到21%,随后单边下滑,2021年已降至巅峰时的一半(11%) 。
印尼锡矿同样如此,目前的开采深度已由地表下50米降至地表下100-150米,开采难度逐步提升 。
总之,目前全球主要锡供应国的矿山品位都已大幅下滑,开采难度的增加必然伴随成本的提升 。这意味着,即便现在资本开支增大,但远期究竟能带来多少新增产量还要打一个问号 。
另一方面,这些成本最终都会加到终端价格上,并带来锡价中枢的提升 。
如果说开采难度和成本的提升是支撑锡价的客观条件,那么各国政府资源保护意识的加强则在主观上强化了这一点 。
上个世纪,在国际市场中“贱卖”矿产是发展中国家获得工业化原始积累的一条重要途径,西方国家因此可以长期获得低价原材料,但却给输出国的资源与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而今,这些国家都已幡然醒悟 。
早在2014年,印尼贸易部就颁布了贸易法规44/2014号文,目的是遏制本国大量锡资源贱价流失,提升锡资源的定价话语权 。
“44号文件”之后,印尼锡供应立竿见影的下滑 。
2011年,印尼锡矿开采量的峰值达到10.45万吨,然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据已下降至5.3万吨,近乎腰斩 。今年1月,印尼出口精锡1216吨,环比减少85%,同比减少了71%,供给端还在收缩 。
去年11月,印尼总统再次表示,将在2024年停止锡矿出口 。
中国政府近几年对资源开采的掌控能力比印尼有过之而无不及,通过自上而下的整合、淘汰,大量低效、无序的产能被出清 。以锡为例,江西、云南、广西等地区的精矿生产商开工率一直处于下降态势,供给侧难以放量 。
总之,滥采资源然后低价出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随着资源日趋紧张,稀缺金属市场将完成从“走量”到“走价”的转变,而市场也具备这一条件 。
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锡的成本占比极低,同时也意味着终端市场对于锡涨价的容忍度极高 。即便锡价在目前的基础上再翻一倍,其在电子焊料、光伏焊料等主要应用领域中的成本占比仍然不足0.5% 。
所以,市场需求不会因为涨价而被抑制,进而反过来压制价格 。
如此局面,最开心的当属锡业股份 。
拥有世界最长、最完整的锡产业链,控制锡金属国内近半、全球超20%的市场份额,锡业股份自2005年以来一直稳坐全球锡业的产销龙头 。
根据公司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属净利润为27亿元-29亿元,同比增长291.08%-320.05% 。
放在更长的时间周期上看,或许这只是其业绩“慢牛”的起点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