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哪个镇养鱼( 八 )


但朱慈炯本人虽不知所终,他“朱三太子”的名号却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后来的各种复明势力一再作为旗帜公开打出,顺治八年(1651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十九年(1680年)、康熙四十八年(1708年)、康熙六十年(1721年)、雍正七年(1729年) , 甚至到乾隆初年,都有各地复明义军以此名号举旗行事,以对抗清朝,其中以本文开头所描写的京师人杨起隆用“朱三太子”旗号举事最为人所知 。
康熙十二年(1673年) , 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反清行动,也是用“朱三太子”的名号,号称自己当年受周、田二家皇亲托孤,将躲藏在京师的“朱三太子”、定王朱慈炯偷偷养育在军中,为大明保存了这皇家的血脉,以图将来恢复大明社稷 。这也是吴三桂利用“朱三太子”的名号,来凝聚天下心怀大明的军民之心 。
从乾隆中期以后,“朱三太子”的名号逐渐不再为义军们所用了,因为按照年龄计算,“朱三太子”即使在世,此时也是超过百岁的老者,再奉他的名号起事,号召力也不够,所以此后“朱三太子”这个称呼才逐渐消失,不再成为后来举事者的旗帜 。
在崇祯帝自尽、大明中枢覆灭的时候,皇女长平公主大难不死,幸存了下来 。因为是女子,对后续王朝的威胁性不大,所以不管是大顺还是清朝,出于安抚人心的考虑,对这个前朝皇女都还算优待,特别加以安置 。
清军占据京师后,长平公主曾经上书顺治帝,要求出家为父母守孝,顺治帝不允许(其实是多尔衮的意思),并下诏让和长平公主有婚约的周世显将其迎娶回府,以安抚其心 。不过长平公主遭遇大难后心情悲痛、情绪低落,因此抑郁成疾,于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薨逝于京师,年仅十八岁 。不过即使这样,他也是崇祯帝五个子女中唯一得以善终的,相对来说已经算是好命了 。
而崇祯帝在世的幼子、皇四子永王朱慈炤,在父母自尽、社稷倾覆的的时候还是个十二岁的孩子,懵懂无知 。但和两个命运多舛的哥哥所不同的是,他在一片石乱军中和哥哥们失散后幸运地躲过了被清军擒获杀害、或者直接丧命于乱世结局,居然能够从乱军中幸存并趁乱逃走,还被被一个姓毛、心地善良的大顺将领收留 。之后两人一路逃到河南,并在这里种了一年的地,相依为命 。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占据了河南等地,毛姓将领不能继续存身,只得和朱慈炤分别,逃往他乡 。临别前,他嘱咐朱慈炤不要再留在河南,赶紧逃往南方躲避 。
于是,朱慈炤也离开了河南,孤身一人流浪四方 。在逃亡到明皇室祖地凤阳的时候 , 他被一位姓王的致仕给事中认出了身份,王给事中念及圣恩,就偷偷把朱慈炤收留在家中,并给他改名为“王士元”(也即:原是王),当做自己的亲戚对待(不敢当儿子),从此朱慈炤得以稍微安定下来 。
王给事中在顺治七年(1650年)去世 , 已经改名王士元的朱慈炤为了避免连累到好心的王家人,于是主动离开凤阳,再次流浪 。几年以后,朱慈炤来到浙江余姚 , 并在此落发为僧,以避搜捕 。而在机缘巧合之下,一位当年曾经在京师当过官的胡乡绅到庙里进香,认出了朱慈炤 。心怀故主的胡乡绅激动万分,立即向朱慈炤表明了自己愿意保护照顾他的心意,并把他带回家,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比,朱慈炤就以王士元的名字在余姚定居下来,并以在私塾教书为业 。这样的安稳日子,朱慈炤过了五十年 。
在之后的岁月中 , 改名王士元的朱慈炤平静的生活着,他和胡乡绅的女儿成婚后又纳了一妾,并有了六个儿子、三个女儿,还有了一个孙子,也算子孙满堂 。但他对自己的身世守口如瓶,从没有向任何人吐露过实情,除了岳父和妻子之外,没有人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崇祯帝第四子、永王朱慈炤 。在岳父胡乡绅去世后,更是只有妻子胡氏知道这个秘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