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哪些野生鱼( 二 )


分布范围
分布于辽宁省沿海 。国内双吻前口蝠鲼分布于我国各沿海 。日本蝠鲼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海域 。
栖息环境
蝠鲼主要栖居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区域,较少停留或栖息在海底,从离海岸较近的表水层到120米深的海水中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6]。
中国福建、浙江和黄海一带可见某些种类的踪影 。因为它们有洄游的习惯,所以在一个地方不会常年见到它们 。每年6~7月在福建、浙江沿海,8~9月又到黄海 。10~11月再回到浙江沿海,12月到来年2~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下
生活习性
蝠鲼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底层的软骨鱼类 , 被当地人称为“水下魔鬼”,但实际上蝠鲼是一种非常温和的动物 。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 。它缓慢地扇动着大翼在海中悠闲游动,并用前鳍和肉角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小的生物拨进它宽大的嘴里 。当游泳时,头鳍从下向外卷成角状 , 向着前方;有时成群游泳,雌雄常偕行 。主要食浮游甲壳动物,其次食成群的小型鱼类 。鳃耙多角质化 , 呈一系列羽状筛板,起滤水留食作用 。
虽然像珊瑚三角区这样的珊瑚礁区域仅占全球海洋的极小部分,但它们却是世界四分之一海洋生物的家园,比如这些蝠鲼 。蝠鲼是鳐鱼家族中个头最大的成员,它们通常以珊瑚礁周围的生物为食 。
蝠鲼最具特色的一个习性就是它那“凌空出世”般的飞跃绝技经科学家观察发现 , 蝠鲼在跃出海面前需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在海中以旋转式的游姿上升,接近海面的同时,转速和游速不断加快,直至跃出水面,时而还会伴以漂亮的空翻 。最高时,它能跳1.5~2米高,落水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场面优美壮观。
蝠鲼的滑翔有时是为了独子被欺,有时是受到敌害的追击,有时可能是身上有寄生虫在作怪,它被折磨得受不了 。
雌蝠鲼非常爱护自己的独子 。它不像别的鱼,一次产卵就有几千几万粒,像翻车鱼,可以说是鱼类中的高产能手,一次产卵可达三亿粒 。雌蝠鲼不产卵,它是卵胎生的,这在鱼类中又是少有的事 。它每次只生一胎,无怪乎它要宠爱独子了。
小蝠鲼一生下来就有20千克重,长约1米,不了解这种鱼的人 , 初见之下还以为是大鱼,其实,它还是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
繁殖方式
每年12月到翌年4月间是蝠鲼的繁殖季节 。此时热带海域的水温在26~29摄氏度间,蝠鲼开始成群出现在浅海区,通常是几只体型较小的雄性一起尾随在体型稍大的雌性身后,游速比平时略快 。经过20~30分钟的追逐后,雌蝠鲼逐渐放慢速度,雄蝠鲼则游到爱人身下,并用胸鳍“爱抚”其身体 。完成短暂的交配后,雄性则扬长而去,接下来第二个追求者会重演以上的过程 。不过,雌蝠鲼最多只接受两个“意中人”的追求——1~2枚受精卵在雌性体内发育并孵化出仔鱼,大约13个月后,小蝠鲼会直接从母体中产出,不久就能自由游动,独闯天下了 。小蝠鲼5岁时达到性成熟,适龄者便可延续自己的基因:它们的寿命约为20年 。
保护级别
2011年蝠鲼已被列入国际公约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国际自然生态保护联盟(IUCN)已将蝠鲼归类为"濒危"物种 。曼塔信托基金是一个总部位于英国的慈善机构,致力于蝠鲼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该组织的网站也提供蝠鲼保护和生物学的信息资源[11]。
201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双吻前口蝠鲼和阿式前口蝠鲼两种前口蝠鲼作为濒危野生动物列入公约附录二 。中国作为缔约国 , 将从2014年9月14日起对以上两种蝠鲼实施保护 , 对蝠鲼国际贸易进行监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