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是什么 尿崩症要如何进行治疗呢


尿崩症是什么 尿崩症要如何进行治疗呢

文章插图
一、尿崩症的病因指的是什么呢
1.中枢性尿崩症
任何导致*P的合成和释放受损的情况均可引起CDI的发生 , 其病因有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三种 。
(1)原发性 原因不明 , 占尿崩症的30%-50% , 部分患者在尸检时可发现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 。
(2)继发性
1)头颅外伤和下丘脑-垂体手术是CDI的常见病因 , 其中以垂体手术后一过性CDI最常见 , 如手术造成正中隆突以上的垂体柄受损 , 则可导致永久性CDI 。
2)肿瘤 尿崩症可能是蝶鞍上肿瘤最早的临床症状 。原发性颅内肿瘤主要是咽鼓管瘤或松果体瘤 , 继发性肿瘤以肺癌或乳腺癌的颅内转移最常见 。
3)肉芽肿 结节病、组织细胞增多症、类肉瘤、黄色瘤等 。
4)感染性疾病 脑炎、脑膜炎、结核、梅毒等 。
5)血管病变 动脉瘤、动脉栓塞等 。
6)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引起CDI , 血清中存在抗*P细胞抗体 。
7)妊娠后期和产褥期妇女 可发生轻度尿崩症 , 其与血液中*P降解酶增高有关 。
(3)遗传性可为X连锁隐性、常染色体显性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X连锁隐性遗传由女性传递 , 男性发病 , 杂合子女可有尿浓缩力差 , 一般症状较轻 , 可无明显多饮、多尿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由于*P前体基因突变或*P载体蛋白基因突变所引起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常为家族型病例 , 患者自幼多尿 , 可能是因为渗透性感受器的缺陷所致 。
2.肾性尿崩症
由于肾对*P无反应或反应减弱所致 , 病因有遗传性和继发性两种 。
(1)遗传性90%的DNI患者为X连锁遗传 , 其中至少90%可检测出*P受体2型(*PR2)基因突变;其余10%的患者为常染色体遗传 , 其突变基因为水通道蛋白2(AQP2) , 其中9%为显性遗传 , 1%为隐性遗传 。
(2)继发性
1)肾小管间质性病变 如慢性肾盂肾炎、阻塞性尿路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坏死、淀粉样变等 。
2)代谢性疾病 如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 。
3)药物 如抗生素、抗真菌药、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 其中碳酸锂可能因为使细胞cAMP生成障碍 , 干扰肾对水的重吸收而导致NDI 。
二、尿崩症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1.低渗性多尿
多尿为DI患者最显著的症状 , CDI患者一般起较急 , 日期明确 。尿量超过2500ml/d或50ml/(kg.d)] , 并伴有烦渴和多饮 。夜尿显著增多 , 尿量一般在4L/d以上 , 极少数可超过10L/d , 但也有报道可达40L/d 。尿比重为1.0001~1.0005 , 尿渗透压为50~200mOsm/L , 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 。长期多尿可导致膀胱容量增大 , 因此排尿次数有所减少 。部分性尿崩症患者症状较轻 , 尿量为2.4~5L/d , 如限制水分摄入导致严重脱水时 , 尿比重可达1.010~1.016 , 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透压达290~600mOsm/L 。如果患者渴觉中枢未受累 , 饮水未受限制 , 则一般仅影响睡眠 , 体力软弱 , 不易危及生命 。如果患者渴觉减退或消失 , 未能及时补充水分 , 可引起严重失水、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水平明显升高 , 出现极度软弱、发热、精神症状 , 甚至死亡 。一旦尿崩症合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时 , 尿崩症可减轻 , 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症状可再现或加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