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跑茶山才知道的不传之秘,看叶底和茶汤到底在看什么?( 二 )


三、看叶底,更多的是看工艺!
现在山头古树茶的工艺,已经是半手工,半机械了 。虽然,肯定还会有人一直坚持用手工制茶,但毋庸置疑,机械代替手工制茶只是时间问题 。
个人感觉,各有各的优势 。但顶级的鲜叶,大多数人还是崇尚手工制茶 。
手工制茶必然有瑕疵的,作为收茶人,我们不能过分吹毛求疵,也不能容忍工艺的大问题 。
看叶底,就是再看工艺 。
a:看红梗、红边 。
首先,有红梗红边很正常的 。因为鲜叶采摘下,叶片的含水量和梗的含水量是不同的,所以只要是“萎凋”和“杀青”稍不注意,就会产生红梗红边 。
一般来说,一泡茶样里,只要红梗红边不超过10%,我们都是能容忍的 。
先看图
图中所示,就是典型的红梗红边了,基本上没个芽叶上都有红梗红边,这便是比较典型的工艺问题了!
图中所示,也有红梗红边,但占比就非常少,这是可以容忍的!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
途中所示,就是完美的杀青了,基本上看不到任何红梗红边!
红梗红边是怎么产生的?
1.火温不够,尤其是低温焖炒的茶叶最容易出现红梗红边;2.萎凋不足;
产生红梗红边对茶叶有什么影响?
产生红梗红边过多会导致:干茶冲泡之后汤色泛红、口感会有“馊味”、或者生臭味、生青味,且不利于后期存储 。
b:看糊点、糊边
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基本上如果糊边糊点过多,也就是杀青时候把茶叶炒糊了,那喝的时候就能喝到糊味 。更多的是印证一下!
这就是典型的糊边、糊点了
糊边、糊点是怎么产生的 ?
1.尾凋不足,杀青时火温过高
产生糊边糊点对茶叶有什么影响?
如果糊点过多,干茶冲泡之后会有“糊味”,且不利于后期储存 。
c;叶底不鲜活,叶色不润,死灰
新茶的叶底,如果工艺正常,杀青程度适度,通常都是鲜活灵动的,柔韧性也好,比如下面这个:
但有一种情况,表面看上去,也找不到什么工艺的问题,闻起来也没啥毛病,但整体叶底的颜色发灰、色泽暗沉,不鲜活,甚至用手一捏,叶底泥化了 。
这就不行了!必然是初制有问题!
比如这样的叶底,就是色泽死灰,无鲜活感
d,叶色发黄,新茶有中期茶或者老茶的颜色,新茶色泽金黄!
有一种工艺的新生茶,茶汤甜度高,汤色金黄透亮、涩感弱,你再去看叶底,杀青均匀,叶底也鲜活,柔韧性也也好 。
从品饮的角度讲,可以说没有任何问题!那这个茶的问题在哪里呢?
后期仓储!这类型新生茶后期仓储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必须要在当年喝掉,越往后放,茶汤越薄,香气也会流逝 。
新生茶的叶底肯定是绿色多余黄色,汤色正常也应该是泛翠的!
如果新茶的叶底、茶汤颜色出现中期茶或者老茶的颜色,那你要小心了!这茶可能是“发酵”过的,采纳了一些“黄茶”的工艺!
这里说的发酵是指:揉捻后,晒干前 。
目前的山头茶,为了追求新茶口感,是会发酵一段时间的,也就是闷堆发酵 。
发酵后的茶叶口感甜、润、涩弱香高、回甘生津也会更好,但后期的存出价值也会降低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年,许多山头茶都是当年好喝,存几年反而汤变薄的主要原因了 。
这一条,没有找到相应图片叶底图片,大家接着往下看对比就知道了!
好的,叶底的问题,我们到这里告一段路,下面来看看汤色!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