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常识之四季如何饮食养生 健康小常识之四季养生的原则有哪些( 三 )


3.说明阴阳互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症,奉收者少……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横泄,奉藏者少……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矮厥,奉生者少 。”此段经文列举了四时养生特点和四季之病,说明阴阳互根之理 。春之“养生”以供奉夏长之令 。夏之“养长”,以供奉秋收之令 。秋之“养收”以供奉冬藏之令,冬之“养藏”,以供奉春生之令 。张景岳在《类经》中又进一步解释说:“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 。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其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泄,此阴脱之为病也 。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度,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症,此阳盛之为病也 。”《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后世又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说 。可见,春夏养阳,能预防秋冬之寒病,秋冬养阴,能预防春夏之火症 。这正体现了阴阳互根的法则 。
(二)“春捂秋冻”
春秋季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冷暖交替的过渡季节 。古人根据气候变化特点,提出了“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 。初春阴寒未尽,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北方冷空气较强烈,所以养生家认为早春宜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以助人体阳气生发,《寿亲养老新书》指出:“春季天气渐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 。”《老老恒言·燕息》亦说:“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春季的气候特点为天气多变,温差幅度较大 。俗话说,“春天孩子脸,一天变三变 。”早晨旭日东升,春风送暖,中午或许阳光曝晒,气温骤升;但下午可能寒流突袭,气温骤降 。故衣服要随时增减,同时注意毛衣不可脱得过早 。孙思邈指出:“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摄生消息论·春季摄生消息论篇》指出: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 。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 。”
秋季是由夏入冬的过渡季节,气温逐渐降低,特别是“白露”之后,北风吹来,驱散了暑气,天气变凉 。常言道:“一阵秋风一阵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晚秋的温差变化,不如春季大,大致每隔4-5天,日平均气温下降l℃,而且一日之内气温变化幅度较小 。这样天气虽凉未寒,一般认为不宜过快地增添衣服以使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加御寒能力,有利于冬季预防感冒 。
“春捂秋冻”自古为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经验之谈 。然而这种“捂”和“冻”是有限度的,是指在正常气候下的养生方法,如果气候反常则不尽如此,还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才好 。
三、健康小常识之四季养生喝什么汤
春季养生汤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养生的最佳时机 。医学上认为,春养于肝,夏养于心,秋养于肺,冬养于肾,所以春天进补,重在养肝 。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 。趁势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而过于补肝又怕肝火过旺,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 。
一、枣莲猪骨汤
材料:猪脊骨1具,大枣150克,莲子100克,木香3克,甘草10克 。
做法:
1、将猪脊骨洗净砍碎,枣和莲子去核去心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