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饮食注意办法 病毒性心肌炎的分类有哪些


病毒性心肌炎的饮食注意办法 病毒性心肌炎的分类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一、病毒性心肌炎的饮食注意办法
首先,要注意休息和饮食 。出院并不意味着心肌炎痊愈,仍需要一段时间恢复 。要为患儿建立一个愉悦舒适的休息环境,按时作息,避免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如快速跑、长跑、跳绳、跳远等,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心慌、胸闷为宜 。
饮食应富有营养而易于消化,荤素搭配,多食营养丰富的鱼、肉、蛋、牛奶等,多吃水果,如柑橘、苹果、香蕉等 。每日饮水量约1000—1500毫升,注意定时排便,以防便秘 。
其次,要按时服药 。在恢复期还要继续服用营养心肌的药物,如维生素C、肌苷、复方丹参、辅酶Q10、维生素E等,可根据医生的指导,选用其中的1—2种 。
第一、饮食要少食多餐,吃的食物要易消化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尽量少食多餐,特别是晚餐不能吃的太饱,吃的太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
第二,要保持大便的畅通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如果大便不畅通,通常会是心脏的负担加重,所以在饮食中要注意搭配一些高纤维食物,如芹菜、粗粮等 。
第三、进补要适量 。对于病毒性心急病人而言,可以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加强身体的营养,如莲子、大枣、桂圆等 。如果是黄梅天气,可以喝点老鸭汤,玫瑰花茶等 。视情况给患者进补 。
二、病毒性心肌炎的分类有哪些
1.亚临床型心肌炎
病毒感染后无自觉症状,常规检查心电图发现有ST-T改变或房早、室早,数周之后,这些改变自行消失或遗留心律失常 。
2.轻症自限型心肌炎
病毒感染后l-3周可有轻度心前区不适、心悸、心电图可有ST-T改变、各种期前收缩,CK-MB和心脏肌钙蛋白T或I升高,但无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表现,经适当治疗l个月逐渐恢复 。
3.隐匿进展型心肌炎
病毒感染后有一过性心肌炎表现,数年后发现心脏逐渐扩大,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 。
4.急性重症心肌炎
病毒感染后1~2周内出现胸痛、气短、心悸等症状,心动过速、室性奔马律、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体征,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 。此型病情凶险,可在数日内死于泵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 。
5.猝死型心肌炎
死前无心脏病表现,常在活动中猝死,尸检证明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
三、病毒性心肌炎严重吗
病毒性心肌炎颇为常见,是由亲心肌病毒引起的原发性心肌炎症,常累及心包,引起心包心肌炎 。事实上,所谓特发性心肌炎极可能是因病毒感染引起 。
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种类颇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即人肠孤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由于在妊娠最初3个月内感染柯萨奇病毒和风疹病毒时可引起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因此,这两种病毒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人类的心肌炎以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最为常见 。一般而言,亲心肌病毒可直接破坏心肌细胞,但也可通过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间接地破坏心肌细胞 。由于此类病毒衣壳的糖蛋白分子结构与心肌细胞膜的糖蛋白相似,故在感染后,机体所产生的抗体(激活补体的抗体及中和病毒的抗体)既针对病毒,亦针对心肌细胞 。
因此,当细胞毒性T细胞被致敏后,即可破坏被病毒感染的心肌细胞 。病变本病病变依患者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妊娠最初3个月的胎儿感染风疹病毒时,可引起心内膜下心肌的无反应性心肌细胞坏死 。在妊娠后期,胎儿感染柯萨奇病毒时则可引起全心炎,大多伴有心骨膜纤维弹性组织增生 。初生儿的病毒性心肌炎可见到心肌细胞坏死及粒细胞浸润 。其后,代之以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肉芽组织形成 。在成人,多累及心房后壁,室间隔及心尖区,有时可累及传导系统 。镜下,主要病变为坏死性心肌炎 。晚期,可见到明显的心肌间质纤维化,伴有代偿性心肌肥大及心腔扩张(充血性心肌病)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