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行不仅是一项运动,还赋予神圣的意义


 
历史学家布尔斯廷说,欧洲人失去耶路撒冷之后,朝圣性质的徒步旅行在欧洲便永远地结束了,之后的徒步旅行被赋于探险的新意 。但在东方徒步旅行的路上,却依然拥满了朝圣的信徒 。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徒步旅行从一开始便被赋予神圣的含义,不管是朝圣还是指向未知的大地 。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经在报纸上读到两个学生徒步旅行全国直到西藏的文章,受到感召,于是和同学萧瑜在湖南五县做了一次徒步旅行,他在后来写道:“我们在 进行一种尝试,试着不带分文的旅游,愈远愈好,我们真像是叫花子一样 。” 第二年,他和蔡和森又徒步游历了湖南,一条毛巾,一把雨伞,一双凉鞋就是他们的全部行装,旅行途中,他们常常露宿野外,以山楂野果为食 。无独有偶,在波伏 娃写的《萨特传》中,我们也看到萨特一代受到苏联和当时左翼气氛影响的青年都曾有远足的经历,这样的记载在《绞刑架下的报告》中也会读到 。他们赋予徒步旅 行革命和进步的含义,在徒步旅行过程中有意识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培养团结友爱精神 。
 
记得多年前和苇岸有一次谈话,他说想写一篇有关徒步旅行的文章,问我认不认识徒步旅行者,我给他介绍宋小南,宋小南是著名的徒步旅行家,被人称作“北 侠”,他立志用21年时间按中国政区图最小单位徒步走遍中国 。在国土面积广大的国家,例如俄、美、加、澳、巴等国,还没有人如此徒步走完过全国,他将成为 第一个 。苇岸说他非常欣赏宋小南,并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旅行中能遇见他 。苇岸看重宋小南的不仅是他的壮举,他更看重徒步旅行对这个时代和这个世界的意义 。
 
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徒步旅行者之后,当我习惯了在旅途中接纳别人的惊异眼光之后,我常常思索,为什么徒步旅行天然地被赋予神圣的的含义,我们在徒步旅行当中获得了什么,道路对一个徒步旅行者又意味着什么 。
 
只要你还没有失去热情,只要你还渴望在漫漫长旅中与美相遇,你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开交通线,径直走向大地的纵深 。这样的徒步旅行,有时是从 交通线的终点开始的,有时则是向交通线的两侧展开 。随着交通线的不断延伸,这样的终点已经像探进洞穴的动物触角一样越来越接近它的极限,大地也变得陡峭难 行 。苇岸把这些交通线形容成留在大地上的伤疤 。它们深深嵌在森林、草原和沙漠之上,一旦留下便永无愈合之日 。好在这些交通线暂时只是孤军深入,它的两翼依 然幅员广大,这就是被我称作“腹地”的地方 。没有任何一种抵达可以像徒步旅行一样直抵“腹地”的核心,就如同你不可能把汽车开上珠穆朗玛 。
 
不愿意被现成的道路和别人的意愿牵着鼻子走的徒步旅行者,在东西方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即使在受西方影响很深的今天也是这样 。我看到,中国的徒步旅行者 喜欢将旅行路线设计成一个圆圈,就如同不误农时的农民一样,有着自己的节律,他的目的不是发现,而是全身而返;而西方人,正像布尔斯廷说的那样将徒步旅行 作为探险的代名词,他们只想走到那些未知的地方,也许永远留在了那里,全然不顾回来的路 。
 
宋小南对我说,中国的探险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有长足发展,他的宏大的旅行计划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得以实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