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姓一个千年之谜的解开 裴姓为什么恐怖

问题的提出:公元第一个千年里 , 塔里木六国(高昌/焉耆/龟兹/鄯善/于阗/疏勒)有龟兹白姓﹑焉耆龙姓﹑于阗尉迟姓以及疏勒裴姓这四个著名汉姓 。这些姓氏起源何处?音译还是意译?一直是西域史上著名谜团 。
问题的现状:相比其他三姓有众多假设理论 , 疏勒裴姓的来历可谓毫无头绪 。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说“(疏勒)其裴音对音之由来 , 至今学者未能言也” , 事实上从近代著名学者陈寅恪西方专家列维 , 到现代西域专家林梅村薛宗正等都无法解开这个千年谜团 , 曾让新疆博物馆馆长感叹百年研究毫无进展 。最近 , 沉寂许久的学术界再有人涉及该话题 , 2013年一篇博士论文《形夷而心华:墓志资料中唐代非汉人的王朝认同》对一位史料上未有记载的唐代疏勒裴氏后裔裴沙的生平和家族史进行了分析 。我没看到全文 , 不过从目录和摘要判断 , 这篇论文应该仍然无法解开疏勒裴姓之谜 。
问题的解开:2019年某咖啡屋 , 我找到了解谜钥匙 。
塔里木六国
裴字对应的是疏勒王头衔“阿摩支”《新唐书》说疏勒国“王姓裴氏 , 自号阿摩支” , 《全唐文》记载唐玄宗时期有一位疏勒王全称为“疏勒阿摩支知王事左武卫将军员外置裴安定” 。另外 , 《隋书·西域传》提到的疏勒王字号“阿弥厥” , 也被部分学者认为是“阿摩支”之异译附注「1」 。以上三条信息显示疏勒王名里有一共用之词“阿摩支” , 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对疏勒王的某种称呼 。
根据我的研究 , 塔里木诸国君王的称呼里含有变动和固定两种成分 。其中变动成分为每一君王之个体信息 , 包括王号(国王继位后的称呼)和乳名(该王继位前的出生名);固定成分一般是王族族名﹑君主头衔﹑创始人名字等某一特定名词 , 所有君王共用 。举个例子:中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位龟兹王叫Niyire Ksem?rjuna尼瑞胜摩珠那附注「2」 。这个名字拆开看 , “尼瑞”Niyire为此王乳名 , “胜摩”Ksema为王号 , 两者即该王称呼里代表个体信息的的变动成分;“摩(后半音节)珠那”Arjuna为固定成分 , 龟兹白氏王朝所有国王的称呼里都有附注「3」 。
称呼和姓氏之间 , 是否存在关联?相比变动成分代表每一君王之独特信息 , 固定成分属于世代继承恒久不变 , 非常像中原姓氏 。研究发现 , 以王名中固定成分为汉姓 , 正是西域很多国家所展现出的共性 , 比如:

  • 龟兹白姓 , 来自其王名中固定成分梵语Arjuna(龟兹语Arjune)意译详见拙著《龟兹:白是Arjuna , 但Arjuna不是白》
  • 于阗尉迟氏 , 来自其王名中固定成分伊朗语Visa(梵语Vijaya)音译详见拙著《于阗尉迟姓应读位持》
  • 突厥史姓 , 来自其王名中固定成分突厥语Ashina之第二音节音译见下文分析
按上同理 , 疏勒王名称中固定成分“阿摩支”很可能就是疏勒裴姓的根源 。阿摩支即古伊朗语Amaci之唐代音译 。这个名词概念必须详细解释 。
Amaci阿摩支的概念和传播古伊朗语Amaci来自印度政治术语Amatya , 由印度孔雀王朝创立 。Amatya原意是国王身边的咨询师/谋臣 , 之后随帝国扩大而成为“帝国大区首席大臣”引自《中亚文明史》 , 即王朝核心区域(如王城)之外的地区总督 。随着贵霜帝国继承孔雀王朝在中亚的版图 , 梵语Amatya转变为伊朗语Amaci/Amasi , 作为官衔被贵霜王廷授予地区行政一把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