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健身应尽力避开这几个“雷区”

    跳舞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是有益健康的运动 。许多老年人出于保健目的而学习舞蹈,但由于受年龄和身体因素的影响,易发生跌倒,引发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 。因此,老年人在跳舞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循序渐进,科学训练,慢慢适应,尽力避开以下几个“雷区” 。
 
    一是避开活动量的“雷区”  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狂舞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呼吸加剧,心跳加快,血压骤升,可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 。一般说,运动量适当的舞蹈,动作协调、有节律,微有出汗;结束后虽感疲劳,但可较快消除;晚间容易入睡,睡眠香甜,无失眠、多梦现象 。若一开始跳舞即感到气喘,出汗较多;或感到肌肉持续酸痛,周身无力;或运动后食欲不振;睡眠失常等等,均提示运动量过大,需进行调整 。也可在跳舞后按1分钟脉搏次数进行估算,当运动后心率在(220年龄)×60%-85%范围内,表明运动量比较合理 。
 
    二是避开大幅度的“雷区”  许多舞蹈都要求腰部转动灵活,若协调不好,或用力过猛,可引起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撕裂损伤 。要预防腰扭伤,可在跳舞前做些准备活动,使全身肌肉协调,处于待命状态 。
 
    三是避开饱腹的“雷区”  进食之后立即跳舞,大量血液将流向运动器官,对食物消化吸收不利 。尤其老年人消化机能差,饱腹跳舞更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一般来说,饭后休息40分钟左右再开始跳舞,较为适宜 。
 
    四是避开拥挤的“雷区”  老年人不宜到人多拥挤的地方跳舞,应该选择空气流畅、人员较少的舞场 。
 
    五是避开骤然降温的“雷区”  跳舞会使身体冒汗、口渴,所以老年人在早晚跳舞时,不要随意脱衣,以防感冒,引发其他疾病;也不要过多饮冷饮,以免因低温的刺激引发呼吸道疾病 。
 
    六是避开酒后起舞的“雷区”  酒能刺激大脑,使心跳加速、血管扩张,酒后跳舞还会诱发心绞痛及脑意外 。
 
    七是避开穿硬底鞋跳舞的“雷区”  舞场地面平滑,老年人穿硬底鞋跳舞容易滑倒,要当心扭伤或发生骨折,同时硬底鞋弹性差,地面反作用力也大,有损于小腿肌腱和关节组织 。
 
    八是避开带病跳舞的“雷区”  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者,跳舞易导致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疝气、胃下垂、脱肛者可能因跳舞加剧症状;患有耳源性眩晕、颈椎综合征等头晕的老人,常易摔倒,严重者可发生骨折;患有传染性疾病的老人更不要跳舞,以免传染他人,同时也影响自身康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