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米贵

“长安米贵”是什么典故?古代长安的米能有多贵?长安米贵这一词的出处为唐朝张固写的《幽闲鼓吹》 , 里面写到:"白尚书应举 , 初至京 , 以诗谒著作顾况 , 顾睹姓名 , 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 , 居亦弗易 。"后来形容在大城里生活费用昂贵 。在贞元三年的时候当时只有十六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来到了长安 , 去拜见当时的文坛领袖掌管编纂国史的顾况 , 顾况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 , 每天来拜见他的人络绎不绝 , 当顾况看到了白居易的名字时觉得非常好笑便说道:居易居易 , 长安米贵 , 居大不易 。当他读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里面的名句: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时 , 突然眼前一亮说:能写出如此诗句 , 想要在长安居住又有何难呢 ,  刚刚我不过是同你开个玩笑 , 你不要介意!随后顾况便为白居易多方引荐 , 使得少年白居易的名声在长安传出来 ,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后来白居易没有得到比这更强有力的推荐 , 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 在长安居住三年后 , 白居易安然离开 。在贞元十六年时 , 白居易中了进士 , 从此踏上仕途 。白居易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例如《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等 , 当时的白居易诗作不仅全国知名 , 在邻国也颇受欢迎 。长安米贵一词在现代仍然适用 , 在北上广一线城市奋斗的朋友们是不是对这一词语颇有感触呢?rr“长安居 , 大不易” , 唐玄宗统治中期 , 贫富差距加大 , 达官贵人生活奢侈 , 纸醉金迷 , 而贫苦人家甚至吃不饱饭活活饿死 。诗人杜甫曾经写过“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 , 描述的就是这样的一幅景象 , 在长安生活实属不易 , 杜甫的小儿子刚出生没多久就饿死了 , 杜甫白天出入于达官贵人家里 , 耳闻目睹了这些达官贵人挥霍民脂民膏 。晚上回到家中 , 一片破败萧条 , 周围邻居的生活也好不了哪去 。而高高在上的皇帝却浑然不觉 , 甚至助长了奢侈之风 , 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诗人白居易刚来长安的时候 , 拜见当时有名的诗人顾况 , 顾况对他很不屑 , 说“长安米贵 , 白居不易” , 后来看到白居易写的诗连连赞叹 , 说写出这样的好诗在长安居住也容易 。这也从中可以看出 , 当时的长安 , 奢侈之风盛行 , 贫富差距很大 , 不适合贫苦的老百姓生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