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小三阳能打乙肝疫苗吗 乙肝小三阳的治疗( 三 )


(四)核苷(酸)类药物治疗1、核苷(酸)类药物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抗HBV核苷(酸)类药物有5种,我国已上市4种 。①拉米夫定(lamivudine):每日1次口服100mg拉米夫定可明显抑制HBVDNA水平 。慢性乙型肝炎伴明显肝纤维化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3年可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及HCC的发生率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也能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 。拉米夫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类似安慰剂 。随治疗时间延长,病毒耐药突变的发生率增高(第1年、2年、3年、4年分别为14%、38%、49%、66%) 。②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抑制HBVDNA复制、促进ALT复常、改善肝组织炎性坏死和纤维化 。治疗5年时患者的累积耐药基因突变发生率为29%、病毒学耐药发生率为20%、临床耐药发生率为11%;轻度肌酐升高者为3%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发生率更低 。③恩替卡韦(entecavir):是一种强效快速抑制病毒复制的核苷类药物,初治每日一片0.5mg 。长期随访研究结果表明,对达到病毒学应答者,继续治疗可保持较高的持续HBVDNA抑制效果,且恩替卡韦耐药率低,五年耐药发生率约为1.2% 。④替比夫定(telbivudine):亦能强效抑制病毒,其总体疗效和耐药发生率亦优于拉米夫定组 。替比夫定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拉米夫定相似,但治疗52周和104周时发生3~4级肌酸激酶(CK)升高者分别为7.5%和12.9%,高于拉米夫定组的3.1%和4.1% 。⑤替诺福韦酯(tenofovirdisoproxilfumarate):替诺福韦酯与阿德福韦酯结构相似,但肾毒性较小,治疗剂量为每日300mg,亦未发现耐药变异 。本药在我国尚未被批准上市 。2、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相关问题治疗前相关指标基线检测:①生物化学指标:主要有ALT、AST、胆红素和白蛋白等;②病毒学标志物:主要有HBVDNA和HBeAg、抗-HBe;③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常规、血清肌酐和CK等 。如条件允许,治疗前后最好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治疗过程中相关指标定期监测:①生物化学指标:治疗开始后每个月1次、连续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每3个月1次;②病毒学标志物:主要包括HBVDNA和HBeAg、抗-HBe,一般治疗开始后1~3个月检测1次,以后每3~6个月检测1次;③根据病情需要,定期检测血常规、血清肌酐和CK等指标 。3、预测疗效和优化治疗有研究结果表明,除基线因素外,治疗早期病毒学应答情况可预测其长期疗效和耐药发生率 。国外据此提出了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路线图概念,强调治疗早期病毒学应答的重要性,并提倡根据HBVDNA监测结果给予优化治疗 。但是,各个药物的最佳监测时间点和判断界值可能有所不同 。而且,对于应答不充分者,采用何种治疗策略和方法更有效,尚需前瞻性临床研究来验证 。[5]
(五)其它治疗1、免疫调节治疗2、中药及中药制剂治疗:保肝治疗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有一定效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