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狂犬病的几率有多大 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


得狂犬病的几率有多大 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一、狂犬病的发病原理是怎样的主要是由狂犬病毒通过动物传播给人而致 。狂犬病毒含5种蛋白 , 即糖蛋白(G)、核蛋白(N)、聚合酶(L)、磷蛋白(NS)及基质(M)等 。狂犬病病毒的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结合 , 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噬神经性 。传染源主要为病犬、其次为病猫及病狼等 。人被患病动物咬伤后 , 动物唾液中的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人体而引发疾病 , 少数患者也可因眼结膜被病兽唾液污染而患病 。
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 , 狩猎者、兽医、饲养动物者更易感 。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感染肌细胞 , 于伤口附近肌细胞内小量增殖 , 再侵入近处的末梢神经 。而后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散 , 并不延血液扩散 , 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等处的神经元 。病毒在灰质内大量复制 , 沿神经下行到达唾液腺、角膜、鼻黏膜、肺、皮肤等部位 。狂犬病病毒对宿主主要的损害来自内基小体 , 即为其废弃的蛋白质外壳在细胞内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颗粒 , 内基小体广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枢神经细胞中 , 也是本疾病实验室诊断的一个指标 。
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发病 , 被病犬咬伤而未作预防注射者约15%~20%发病 , 被病狼咬伤者约50%~60%发病 , 其发病因素与咬伤部位、创伤程度、伤口处理情况、衣着薄厚及注射疫苗与否有关 。

二、狂犬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 , 多数在3个月以内 , 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咬伤的发病较早)、伤口深浅(伤口深者潜伏期短)、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 。其他如清创不彻底、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 , 均可能使疾病提前发生 。典型临床表现过程可分为以下3期:
1.前驱期或侵袭期
在兴奋状态出现之前 , 大多数患者有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倦怠、周身不适等 , 酷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 , 对声、光、风、痛等较敏感 , 并有喉咙紧缩感 。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伤口及其附近感觉异常 , 有麻、痒、痛及蚁走感等 , 此乃病毒繁殖时刺激神经元所致 , 持续2~4日 。
2.兴奋期
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 , 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 。本期持续1~3日 。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 , 典型者见水、饮水、听流水声甚至仅提及饮水时 , 均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 。怕风也是常见症状之一 , 微风或其他刺激如光、声、触动等 , 均可引起咽肌痉挛 , 严重时尚可引起全身疼痛性抽搐 。
3.麻痹期
痉挛停止 , 患者逐渐安静 , 但出现迟缓性瘫痪 , 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 。眼肌、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 , 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的等 , 本期持续6~18小时 。
狂犬病的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日 , 偶见超过10日者 。此外 , 尚有已瘫痪为主要表现的“麻痹型”或“静型” , 也称哑狂犬病 , 该型患者无兴奋期及恐水现象 , 而以高热、头痛、呕吐、咬伤处疼痛开始 , 继而出现肢体软弱、腹胀、共济失调、肌肉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病程长达10日 , 最终因呼吸肌麻痹与延髓性麻痹而死亡 。吸血蝙蝠啮咬所致的狂犬病常属此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