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皮疹和猩红热 什么是病毒性皮疹和猩红热


病毒性皮疹和猩红热 什么是病毒性皮疹和猩红热

文章插图
一、病毒性皮疹的介绍
皮疹特点发热全身症状
麻疹麻疹病毒红色斑丘疹,头面部→颈部→躯干→四肢,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发热3~4天,出疹期体温最高全身症状轻,耳后、枕部有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
急疹疱疹病毒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高热3~5天,热退疹出一般情况良好,高热时可有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
肠道疾病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3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样或水疱样皮疹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发热、咽痛、流涕、结膜炎、腹泻、颈部和枕后淋巴结肿大 。
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病变,病毒是感染性皮肤病中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病毒感染会产生各种临床表现,其症状轻重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同时,也与病毒的毒力有关 。由于病毒的性质和种类不同,其引起皮肤疾病的临床表现亦不相同 。下面主要介绍风疹、带状疱疹和尖锐湿疣 。
二、猩红热的介绍
病因
猩红热是A组链球菌(groupAstreptococcus)感染所致 。A组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可侵及人体任何部位,以侵及上呼吸道最常见 。细菌本身菌体成分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均参与了致病过程,引起了一系列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 。链球菌多由呼吸道侵入人体,首先引起咽颊炎和扁桃体炎,在其产生的蛋白酶的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并引起组织坏死 。同时由于细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的作用,可引起全身毒血症表现 。
猩红热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 。
1.前驱期
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杨梅舌、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 。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 。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 。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
2.出疹期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 。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 。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 。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 。
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 。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 。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 。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
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 。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梅舌” 。
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 。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 。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 。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遍布全身时,体温逐渐下降,中毒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
3.恢复期
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 。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 。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 。
4.类型
(1)普通型 在流行期间95%以上的患者属于此型 。临床表现如上所述 。有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及一般中毒症状,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1周左右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