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下站起来的心愿 许下个心愿


许下站起来的心愿 许下个心愿

文章插图
广州10岁女孩潘晓谊,盼望能站起来 。10个月大时,她被确诊患有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简称SMA) 。每长大一天,身体就更衰弱一点,被困守在一张轮椅中 。2019年2月,全球首个治疗SMA的特效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在我国成功上市,定价近70万一针 。今年春节期间,晓谊和许多病友用上了曾经难以触及的“天价药”,仅在医保报销后,一针降到了1.1万元 。
2月15日元宵节,晓谊在医院度过 。前几天打完针后,她就被送去做康复治疗 。令家人欣喜的是,她的上肢力量有了变化,“量表评估,分数有一点点进步” 。去年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宣布,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许多SMA患者的命运从这一天转变 。
晓谊等待注射诺西那生钠 。
“一针成功”
2月9日上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注射 。那支装着5毫升液体的小药瓶到达病房前,所有人都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
遗传内分泌科主任刘丽召集了多学科专家会诊,小患者潘晓谊算着打针的时间,刚从上一场肺部感染中康复 。父亲潘庆雄扒在门外望着,想到未知的痛苦,心里发紧无所适从 。
9时许,药到了,装在蓝色冷藏保温箱里 。它看似与普通疫苗无异,但名字决定了它的特别——诺西那生钠,一种用于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即SMA)的特效药 。医生取出握在手中,用体温一点点回暖,测温枪扫过,25℃,正是合适的温度 。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一瓶5毫升,近70万一针,进医保报销后1.1万一针 。
晓谊侧躺在床上,从背面看,她的身体呈现“C”字型,脊柱已严重侧弯扭曲,腰间露出一小块皮肤 。这一针要刺入脊柱椎间隙,脊柱变形为注射带来难度 。医生们反复研判,寻找合适的进入角度 。晓谊身子蜷缩着,两只手使不上劲,费力地攥紧,眼神里流露出惊恐 。一名护士走过去,握着她的手,一直在身旁安抚 。
药瓶里的液体被抽得一滴不剩,珍贵的液体沿着一根长长的针管,被缓缓推入腰椎间蛛网膜下腔 。从穿刺到注射,全程不到15分钟 。在场的人松了一口气,“一针成功!”
晓谊今年10岁,是一名SMA患儿 。这个春节前后,许多病友在新年的期盼和热望中,用上了曾经难以触及的“天价药” 。刘丽所在的医院忙了起来,她告诉南都采访人员,“将近40多个SMA新患儿准备打第一针” 。她和同事筹备了工作组和治疗场所,接受患者预约、评估,并安排打针时间 。
晓谊曾经能独坐,有着藕节般的小腿,脸蛋胖乎乎 。后来一切都在消退,全身肌肉逐渐萎缩,摸上去只有骨头,四肢无法动弹,被困守在一张轮椅中 。
8个月大时,她发过一场高烧,退烧后身体变得软软的,抬头翻身也不再灵活 。潘庆雄在亲友提醒下,带孩子到医院 。几乎没有走弯路,2012年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过基因检测晓谊被确诊为SMA 。报告出来时,她的双脚已不能动,无法自然抬起双手 。
SMA是一种因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10000 。按照严重程度,分为Ⅰ型、II型和Ⅲ型等,最严重的Ⅰ型患儿,常因呼吸衰竭,活不过两岁 。普通人群里,约每40至50人中,就有1个是SMA致病基因携带者 。但绝大多数人在孩子出生后才知道这一切,作为一种罕见病,它尚未被纳入常规孕检或婚检中 。
“这个病没得治的,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医生告诉潘庆雄 。像所有初次确诊的患儿家长一样,他有些发懵 。他只听过癌症是世上的绝症,这种陌生的疾病会将孩子带到何处?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