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能突出奇石精品奇美 在柳州做水池假山要多少钱( 三 )


中国人的以小见大,不是一个数量的问题 。如果我们将它理解为从小处看大,由少中把握多,那就是一种知识的态度 。以小见大,不是量的广延 。如从一池之水,看大海中无量的水 , 由一粒沙子推知无数沙子 。在生命体验的世界中,没有大小多少之分,审美体验的世界是一个无量的世界 。以小见大更不是微缩景观,现代城市景观中流行的微缩景观建筑与此是全然不同的 。那是量上的按比例缩?。泄苎У囊孕〖笫切牧榈某?。大,是强度,而非广度 。
清初有一位很有影响的诗人、刻书家张潮,他将人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牖(窗户)中窥月,第二个层次是庭中望月,第三个层次是台上玩月 。在窗户内看月,这是一般的境界,它没有改变山里人只知道山里事的看世界的方式 。第二层次境界扩大了,人步入庭院中,看到的世界不是洞中之天,而是较为广阔的天地 。台上玩月 , 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势,有包裹八极、囊括乾坤的境界,有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悠然 。它站在世界的高台上 。这不是自高自大 , 而是心灵的优游回环 。
人不能同时存在于两个不同的空间 , 在浩浩历史长河中,人的生命只是短暂的片刻 。生命的脆弱以及时空上的短暂、渺小是人的宿命 。从生命的外在存在来说 , 人和这世界上动物应该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人有心灵 。中国人说,人为五行之秀气,实天地之妙心,天地无心,以人的心灵为心,万物皆备于我 , 正是因为人有了这个心灵,狭隘可以转换成旷远,脆弱可以转变为坚强,渺小可以翻转为广大 。
我国在先秦时就有“升高能赋”的说法 , 后被演化为一重要的宇宙观念 , 这和以小见大的心灵超越有关 。登高望远,目极千里,心为之动,所谓“登高望远 , 使人心瘁” 。稼轩词中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描写,登楼和愁有这样密切的关系 。柳宗元曾登上柳州城楼,有诗道:“城上高楼接大荒 , 海天愁思正茫茫 。”王勃登滕王阁 , 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哲思,杜甫登上岳阳楼 , 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慷慨情怀 。登楼中“登”出了性灵之高 , 在渺小的处所中“登”出了博大 。
在登高中,诗人换了一个视角,也换了一种思维 。诗人登高一望 , 眼中之景非平时之景 , 心中所思非平时所思 。诗人来到了一个与平时完全不同的世界 。借登高之机,诗人捅破了两个世界之间隔着的一层纸,由小世界跃入大宇宙 。人之生,如陷于井中,四面湿壁,中间黑暗,井中之思,不免局促,暗中摸索,愈加苦艰,登高一望 , 如从暗室中伸出头来,透透空气,四面打量,原来天地如此宽广 。井中的思维 , 缝隙里的思维,洞穴里的思维 , 让这样的思维笼罩自己,哪来真实的自我!所以 , 登高诗中常常连带着对现存世界的否定,天涯之路在眼前延伸,时间画面在心中腾挪,生命维度也向前延展 。千古风流,百年遭际,一起涌上心头,时间的眼透过历史的网,射向生命的深层 。登高使人摆脱了“小”的宿命,超越了狭隘的思维,实现了心灵的超越 , 在小中见大,在狭窄处见幽深 。
以小见大,体现了中国人深邃的哲思,此般锦心绣肠,在艺术中又浸润最深 。中国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灵魂超越之具,就是引人“见山”的 。
明代艺术家王世贞是个博物学家,他家有弇山园,弇山园并不大,其中有一小亭,亭坐落于丛树之中,四面花草扑地,绿荫参差,上有匾额曰“乾坤一草亭” 。王世贞认为这个匾额中包含了神秘的意旨 。八大山人还画过“乾坤一草亭”图 。一个小草亭,为何扯上广袤无垠、神秘无比的乾坤?元代画家吴镇喜欢泛小舟于湖中,他说自己是“浩荡乾坤一浮鸥”,一只小鸟,为什么又说是浩荡乾坤中的一只小鸟?唐代的禅师船子和尚诗云“世知我懒一何嗔,宇宙船中不管身”,他泛小舟于三湖九泖之上,小舟居然也成了一只“宇宙船”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