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五脏六腑排毒时间 中医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_( 三 )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 。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 。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 。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 。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 。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 。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 。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 。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 。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 。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 。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 。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 。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 。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 。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 。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 。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 “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 。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
9、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 。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 。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 。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 。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 。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 。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 。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 。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