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中函数思想体现在哪里 小学数学中函数思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学数学教材中函数思想体现在哪里 小学数学中函数思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章插图
函数,是一个让学生们挠头的问题,不管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不少孩子都谈函数色变 。
大家都认为函数是在初中才接触,但作为教材编写者,其实在小学教材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就已经埋下了函数的相关内容 。
只不过藏得有些隐蔽而已 。
今天我就带大家看一看,小学数学教材中那些函数内容 。
在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与复习的第1题 。
本题中每一列式子都有一个共同点——两个加数中一个数字保持不变,另一个数字在依次加1,而结果也是依次加1 。
这里就体现了加数与和的对应关系或者说是变化依存关系,随着一个加数的变化,和也在变化 。
比如第一列9+2、9+3、9+4......其实就是一元一次函数y=9+x 。
这一题的第(3)问——发现了什么,也即是在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变量间的变化依存关系 。
在一年级下册,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题目 。
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的一道练习题 。
因为减数不变,显然差是随着被减数的逐渐变大而变大,这其实就是函数y=x-8 。
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整理与复习的第1题,也是如此 。
小学数学的函数思想渗透的非常隐蔽,并没有出现变量,而是把变量变化用一个个具体的式子体现出来,需要家长或者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发现这种规律 。
再比如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因为涉及到表内乘法,可以说每一组乘法都可以认为是一个正比例函数 。
比如2×2=4、2×3=6、2×4=8、2×5=10......
这其实就是正比例函数y=2x 。
当然在课本中也不是只有这些内容,比如在本册《表内乘法(一)》的练习十一中,有这么一道题目:
【小学数学教材中函数思想体现在哪里 小学数学中函数思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这道题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其实就是高中数学中会学习的映射 。
也可以认为是函数的一种表示 。
很明显会发现,随着左侧数值的变化,右侧数值也在相应的变化,但左右两侧数值之间的关系是不变的,这其实是一种对应的观点 。
在二年级下册的除法学习中,我们会看到熟悉的形式:
仍然是整理与复习的第1题,熟悉的位置,熟悉的味道 。
如果说一开始我们是臆测的话,那么到此我们就会确定——小学数学教材,起码人教版教材的编写者,的确在用这种方式潜移默化的向学生灌输函数思维,就看老师和家长能否注意到了 。
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函数内容的出现方式也日趋多样 。
比如在三年级上册课本中我们会看到一些老面孔,以及新的变化 。
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中练习十三的题目——y=99x 。
整理与复习最后一题——y=9x+b 。
其实到了三年级往上,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其实可以适当的抽象一下,比如让学生说一下规律,并尝试着把这种规律用图表、式子的形式表示一下 。
这有些建模思想的意思了 。
因为在三年级上册,其实会涉及到类似的内容:
这里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已经可以算作标准的函数了 。
只不过没有代数化而已 。
长方形周长=(长+宽)×2,这其实是一个二元函数y=2×(a+b),周长随着长宽的变化而变化 。
正方形周长=边长×4,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y=4a 。学生在应用公式计算的过程,其实就是将自变量带入解析式求函数值的过程,显然随着边长的变化,周长也在变化,而且双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