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的草原母亲 我的草原母亲( 二 )


琪琪格玛把雨声接回了家,没过多久,就被上头告知:
雨声和珍珍不是亲兄妹
只是两个无依无靠的小孩,想要被同一户人收养 。
这下琪琪格玛的老公有了理由,他和上头派来的人一起,劝琪琪格玛放弃收养雨声
让这些人没想到的是,琪琪格玛是个如此执拗的女人 。
她坚称孩子进了家门,叫了「额吉」,就是自己的孩子,谁也不能把他们带走 。
说到情急处,她还执起了长木棍,一副不好惹的样子 。
就这样,她成功留住了两个孩子 。
给他们重新取名,一个叫锡林高娃,一个叫锡林夫 。
没错,都是以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名字命名 。
这些在城市无处容身的孩子,终于在草原找到了家乡 。
十年弹指一挥间 。
转眼,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 。
当年瘦弱忧郁的雨声,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牧马人 。
而内向的珍珍,也变成了活泼健壮的草原姑娘 。
这一切都归功于「额吉」琪琪格玛的付出 。
她为这个家庭,倾尽所有 。
几年前,丈夫意外去世,她硬是一个人把三个孩子拉扯大 。
兑现了自己当年的诺言:
进了家门,叫过额吉,就是我自己的孩子 。
坚强的额吉,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
70年代后,国家经济整体好转,当年抛弃孩子的城市家庭,开始寻找自己的亲生儿女 。
首先是珍珍的母亲 。
她衣着考究,带着糖和糕点来探望琪琪格玛 。
她说,琪琪格玛一个人抚养三个孩子,太辛苦 。
言下之意,当然是想把珍珍带走 。
没想到琪琪格玛却回应道:连牛羊都能生羔养犊,人养孩子又算得了什么 。
「孩子呀,哭着闹着就长大了 。」
淡淡一句话,未曾提到十多年的艰辛 。
别看这会说得潇洒,去给丈夫上坟的时候,才吐露了真心话:
她根本舍不得把孩子送走
只能安慰自己,反正孩子迟早要成家立业、远走高飞,自己只要留个念想就好 。
珍珍走的那天,车都开出一小段路了,她却又突然跳车,跑了回来 。
跪下抱住琪琪格玛,在她的怀里大哭 。
对珍珍来说,她早已是比娘亲还要亲的人 。
同样这样想的,还有雨声 。
他也联系到了自己的父母,还跑到上海去看了他们 。
和珍珍不一样的是,雨声曾经对父母充满仇恨 。
因为小的时候,他被亲生母亲扔在大街上,永远无法释怀 。
他此行来上海,是因为听了琪琪格玛的一句劝:
有牛粪烧着,蒙古包才不冷;有爱撑着,生活才不苦 。
而上海的父母,一改往日的冷酷,对雨声特别热情 。
不仅表示悔改,还为雨声找好了城市里的工作 。
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就在眼前,雨声怎会不懂利弊?
可是,他穿着蒙古族的袍子,讲着一口流利的蒙语,这么多年来,早就成了地道的蒙古汉子 。
草原才是他的家乡,额吉才是他的亲娘
最终,雨声还是选择回到了草原 。
回到了额吉身边 。
电影以「额吉」为名,塑造了一个伟大的草原母亲形象 。
而现实中,琪琪格玛也确有其人 。
她的名字,叫都贵玛
当「南方孤儿」们被送到草原时,都贵玛只有19岁,在保育院工作 。
尚未成家的她,顶着世俗压力,成为了28个孩子的额吉
28个孩子,这个哭、那个闹,就算有三头六臂也照顾不过来 。
但是都贵玛却坚持住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