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就读懂了重阳节 告诉我重阳节的( 二 )


异乡风景却依然 。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 。
茱萸仔细更重看 。
相聚有多欢喜,离别就有多伤感 。
1074年的重阳前夕,苏轼与好友饮酒赏风景,游街佩茱萸,度过了几天快乐时光 。
可告别之际,苏轼心中怅然,不知道两人何时还能再相逢 。
只能借茱萸这节令之物,许愿还有再见之时 。
苏轼一生与亲朋好友的聚散皆无定数 。
苏轼与弟弟苏辙感情甚笃,曾一起求学,可后来各自奔赴地方为官,因公务缠身,足足有七年未曾谋面 。
苏轼与黄庭坚互为知音,一起赠答唱和,可随着相继被贬,相见无期,往后的日子,只能偶尔用书信问候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如同苏轼一样,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告别的一生 。
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许多故事到最后,都不声不响地仓促结尾 。
没有长亭古道的折柳相送,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的珍重,只是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一些人永远留在昨天,留在记忆里 。
张小娴曾如此自问自答:“离别之后,明日我们还会相见吗?明日,也许是天涯之遥 。”
所有的阔别,都是如此猝不及防 。
所有的再见,都含有不知何时再见的意味 。
人这一生扬鞭匆匆赶路,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态 。
所以,不如趁还能相见时,该拥抱的好好拥抱,该珍惜的好好珍惜 。
04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东京梦华录》里,生动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飣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 。”
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围坐吃花糕,有的结伴赏菊花和饮菊花酒,有的倾家踏青插茱萸……
在这样重大日子里,古人们都会选择跟亲近之人共度美好时光 。
崇祯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恰巧负笈远行,李清照独自在家 。
她对镜点绛唇,涂胭脂,却没有人欣赏,便觉得索然无味 。
她在一簇簇菊花中染得满身香,却没有人嬉戏,便觉得太过冷冷清清 。
想念的人若不在,佳节虽热闹,也失去了意义 。
反而当回忆起日常中的点点滴滴,让李清照感叹“真想这样过一辈子啊” 。
她和赵明诚会一边在小炉子烹着茶,一边玩起猜书页的游戏 。
他们对买回来的碑文、字画,一起摩挲把玩,一起学习研究 。
那些朝朝暮暮的平凡日子,自有千万种风情 。
三毛曾说过:“ 风淡云轻,细水长流何止君子之交,爱情不也是如此 。”
读懂了重阳节,才读懂了陪伴的可贵 。
不管是偶尔的吵架拌嘴,还是锅碗瓢盆的琐细里,都有着相濡以沫的深情 。
对世间平凡夫妻来说,真正细微绵长的幸福都在触手可及之处 。
05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 。
于是,民间就有了登高畅享清气的习俗,当登临峰顶远眺,入眼的都是江河辽阔,便感觉心旷神怡 。
唐会昌五年的重阳日,杜牧登上齐山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