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流变解密PUR热熔胶的粘性


用流变解密PUR热熔胶的粘性

文章插图
01 流变解析
流变可测试液态熔融的胶体从涂胶到冷却的整个过程,可以大致分为液态、半液半固态、固态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液态 。涂胶时胶是熔融的液态,弹性模量低于 1000 Pa 。涂胶后胶体接触基材开始冷却,模量逐渐升高,在 1000-50000 Pa 这个区间仍呈现液态特性 。在此阶段,胶体能充分地润湿基材但没有初始强度 。
第二阶段是半液半固态 。胶体继续冷却,当模量到达 5万-50万 Pa 这个区间时,胶体呈现半液半固特性,此时既有一定的润湿能力又有一定的固定基材的能力,初始强度开始形成 。弹性模量在 5万-50万 Pa 的区间在学术上称为达氏压敏带(Dahlquist criterion),胶体在此区间既能润湿又能固定基材的特性就是典型的压敏性 。
第三阶段是固态 。胶体进一步冷却后,模量大于 50万 Pa,胶体呈现固态,不能再润湿基材但具有很好的内聚强度 。
02 粘性分析
PUR热熔胶的粘性不佳,通常的原因有两个:假粘或者初始强度差
假粘的原因是胶经过达氏压敏带的时间太短,对基材润湿不充分 。基于高结晶度聚酯的PUR热熔胶 (如 a 胶),用于粘接致密基材时尤其容易发生假粘,表现为起初粘住了,但过一段时间后开胶 。
初始强度差的原因是模量上升太慢,移除夹具时胶的模量仍未能进入达氏压敏带 。基于聚醚或者液体聚酯的PUR热熔胶 (如 b 胶),用于有应力的粘接或复合时,移除夹具时没有初始强度,会发生弹开 。
03 完美曲线
完美的PUR热熔胶最好具有图 c 的流变曲线:移除夹具时已经进入达氏压敏带从而形成初始强度,并且在达氏压敏带中停留的时候足够长,能对基材进行充分的润湿 。总之,既有大的初始强度,又有长的开放时间 。
常规的PUR热熔胶常常通过混合多种聚酯和聚醚、添加树脂和热塑性聚合物等方式改进粘性,调节流变曲线往完美曲线靠近 。有文献报道,添加20%富马酸-己二醇聚酯,制备的PUR热熔胶即具有标准的完美曲线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