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天波迁移金殿的真正原因( 三 )


第三 , 迁移金殿至鸡足山 , 正是沐天波所为 。
作为云南最高统治者 , 到底迁移与否 , 沐天波是拍板之人 。


宾川鸡足山(此图源于网络)
关于沐天波把真武大帝表述为“无量寿佛” , 请教云南省道教协会兰老师 , 他说:
民间有一个传说 , 当年盖鸣凤山金殿的时候 , 有一位佛已经先在那个地盘上留了一只鞋子 , 后来皇帝和这个大臣要在这个地盘盖太和宫 , 那个佛就提出让位 , 但让位不让座 , 让地不让位 , 金殿盖好以后 , 要在上面挂一个“南无无量寿佛”的牌子 。


昆明金殿“南无无量寿佛”牌匾(笔者拍摄)
现在这个牌子还在金殿挂着 。
其二 , 民间对真武大帝 , 就称作无量祖师 , 也称无量寿佛 , 因为明、清以来 , “三教合一”的学说比较流行 。
比如说关公 , 有一副对联表述他:
儒称圣 , 释称佛 , 道称天尊;
汉封侯 , 明封王 , 清封大帝 。
道教称关公做“昭明翊汉天尊” , 佛教称其为“伽蓝菩萨” , 儒家称其为“关圣帝君” , 都是各自从各教的角度来称呼 。
第三 , 当时的封疆大吏、官员和今天的领导一样 , 始终不是宗教人士 , 对道教 , 佛教这些神仙、祖师、教义不是太了解 , 他们可能把民间的或者他自认为的东西就弄上去了 , 但从文献或者经典的记载称呼来看 , 不规范 。
到了沐天波老先生(笔者:沐天波其实并不老 , 当时仅二十岁)的时候 , 因为时局动荡 , 所以有术士跟他老人家建议“金克木” , 就把陈用宾当年铸的铜殿拆下来 , 搬迁到鸡足山去 , 连里面的神像都一套送过去了 。
这说明国公老大人对佛道教这些东西 , 概念还是很模糊的 。
当时从昆明鸣凤山太和宫把金殿搬到鸡足山顶的时候 , 连同朝廷委任的最后一任云南道纪司(相当于今之云南省道教协会) , 也搬迁过去了 。
【沐天波迁移金殿的真正原因】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