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天波迁移金殿的真正原因


沐天波迁移金殿的真正原因

文章插图


昆明金殿(笔者拍摄)
笔者在前文《云南金殿的前世今生》一文这样说:
……
“三是沐天波迁移鸣凤山金殿至大理鸡足山
现存金殿光绪三十一年七月陈鹍撰写《重修鸣凤山太和宫碑记》:‘滇会城东有鸣凤山 , 明巡抚陈用宾铸铜为殿 , 供奉北极 , 环以砖城 , 规制宏丽 。……崇祯十年 , 巡抚张凤翮移之鸡足山……’ 。沐天波是最后一任黔国公 , 沐英十二世孙 。沐天波承袭黔国公时 , 沐氏家族已经到了衰落的边缘 , 认为‘铜乃西方之物 , 金克木 , ’对沐氏统治不利 , 于是沐天波于崇祯十年(1637) , 委托巡按张凤翮把金殿从昆明鸣凤山迁移到大理宾川鸡足山 , 而宾川鸡足山金殿又毁于文化大革命 , 荡然无存 。”


大理宾川鸡足山金殿(此图源于网络)
其实沐天波迁移金殿至鸡足山 , 原因比上文复杂 , 而且迁移的意向首先不是沐天波提出来的 。
近几天偶然翻看《大理丛书·金石篇》突然发现“沐启元”三个字 , 对沐氏家族比较敏感的我 , 立即睁大眼睛——标题《鸡足山起建金顶殿宇常住碑记》 , 作者“钦差镇守云南总兵官征南将军太子太傅黔国公沐启元撰” 。
边看边抄录全文 , 逐渐明白:
首先 , 崇祯丁丑年即崇祯十年 , 即1637年 , “关中张公西巡到山 , 感此因缘 , 慨然作坚固想 , 思铸金为殿 , 而碑石以围之 。”
“关中张公”即时任云南巡按张凤翮 , 籍贯陕西城固县 。他巡游到鸡足山 , 觉得自己与山与宗教有缘 , 想建造一座坚固的殿宇 , 模仿昆明鸣凤山金殿 , 也在鸡足山铸造金殿 。他在云南只做到巡按 , 巡抚是后来在江西做到的 。
然后 , 张凤翮在鸡足山建了一座“善与”亭 , 又委托驻大理的布政司分守道 , 提刑按察司分巡道以及各州县土司 , “鸠工庀材 , 筑周围城郭 , 不日城成亭起 , 惟初愿金殿 , 尚未之就 。”
张凤翮还是个急性子 , 说干就干 , 亭子建好了 , 围绕金殿的城墙也建好了 , 唯独金殿没有着落 。


昆明金殿太和宫(笔者拍摄)
铸造金殿 , 可不是件小事 , 费用巨大 , 用工甚多 。一时半会不成 。怎么办?张凤翮找沐天波及金华王公商议 。
这位金华王公既然官至中丞 , 官职也不小了 。中丞,即御史中丞 , 明朝没有御史中丞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 , 长官为左、右都御史 , 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 。又依十三道 , 分设监察御史 , 巡按州县 , 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 。明代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 , 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 , 为最高监察机关 。称某官员为中丞 , 沿袭的是前朝旧称 。找遍网络“金华名人录”“浙江名人录” , 没有符合条件的——崇祯年间中丞金华王公 。
后来在《浙江日报·文史记忆》找到信息:
王世德(1577-1639) , 字长民 , 号回溪 , 象珠人(今永康象珠镇)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 , 初官福建同安县知县 , 历任工部主事、湖广副使、贵州监军、按察使和广东左布政使等职 , 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云南巡抚 。崇祯九年(1636)到任巡抚 , 三年后王世德病逝于云南巡抚任上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