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创新」的时候,我们到底该谈什么?( 三 )


03
创新的最后
是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小故事,一位网友去英国留学,发现他们的主食就是:
蒸土豆、烤土豆、煎土豆、炸薯条配鱼柳等等,全是土豆,就好像英国人是特别的喜欢吃土豆一样,以致于很多人对于英国的印象,常常停留在“土豆之国”一样 。
这话放在今天说,是没什么问题,但在很早以前,马铃薯最早出现在美洲大陆,亚欧大陆并没有马铃薯的出现 。
是欧洲的西班牙人入侵美洲大陆,最早带回了马铃薯,最终才让这个小小的马铃薯征服了欧洲人的胃口 。
但这一切,似乎并没有上面这段文字这么简单,因为马铃薯在进入欧洲的时候,还是遭遇到很多人的各种抵制 。
首先,客观上是因为种植时间,马铃薯在还没有被人类驯化之前,和当时欧洲人熟悉的耕作周期不同,也不是像麦子一样在秋天收割,习惯上就不一样 。
其次,当时很多英国人信奉英国国教,而他们觉得马铃薯是天主教派来的间谍,再加上《圣经》里并没有提到过马铃薯这个东西,宗教和文化氛围都不对口 。
最后,很多人抵制马铃薯是因为有人说,马铃薯的外形很像当时麻风病患者的手指,所以为了防止被传染麻风病,很多地方都禁止食用马铃薯 。
这个故事的背后,也是暗藏作者的心意,作为一个英国本地人,他用这样的案例在告诉我们:创新的背后,一定是一场与现有既得利益者的博弈和抗争的过程 。
创新也就意味着,你需要对原有的社会共识进行改写,甚至是推倒重来,对于很多人来说:
这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但是一旦跨越认知上的愚昧之巅,爬出思想上的绝望之谷,创新所带你走向的,必将是一片光明的开悟之坡 。
《乔布斯传》的作者美国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曾如是说过:
“科学的进步一旦得到实际应用,就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工资水平,缩短工作时间,也让人们学习如何生活,从而摆脱过去一直让普通人几近窒息的沉重工作 。”
这段话的观点同样和作者的想法不谋而合,因为在他们看来创新的最后,是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而并非用先进的技术去阻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就像我们已经经历的常态化疫情之下的生活,每个人都在新常态的陌生模式中,慢慢摸索着新的生活方式:线上办公、无接触社交、在线问诊、云加班、云端旅游等等 。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无数个平凡但不平庸的人们不断在尝试和创新中,创造出来的 。

当我们谈?「创新」的时候,我们到底该谈什么?

文章插图
04
写在最后
历史常常在各种反转中为人们证明:最开始抵制创新的那批人,或许在将来却是创新的拥趸 。
就像19世纪的时候有人为了抵制创新甚至选择砸掉厂房的机器,因为他们担心创新会破坏就业,但事实证明创新的出现是在不断解放和提高生产力,以及在背后持续推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
同时,我们也能在这种创新的背后,发现个体发展的共性规律,那就是:
万事万物都是从简单演化出复杂,也是整个宇宙避免热寂的希望 。
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需要随时给自己以创新的态度和尝试,让自己从混乱中衍生出秩序,实现个体的逆熵之变 。
这也是这本书,在谈到“创新”这个概念时,带给我们这群普通人最大却又最朴素的启发 。
本文经作者授权“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原创首发,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