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为何被称为“手臂上的毒蛇” 默克尔正式卸任( 二 )


2008年欧债危机,欧盟几乎一夜间濒临破产 。默克尔领导下的德国因财政状况良好,成为将希腊、葡萄牙等国拉出泥淖的唯一救星 。面对老熟人的哀恳,默克尔选择了斩钉截铁的拒绝,并用强制的方式逼迫经济已经窘迫之极的希腊民众遵守苛刻到有侮辱性的财政纪律,与IMF签订严格的贷款协议 。连中产阶级被迫在垃圾箱里觅食的希腊人,一时间对默克尔恨之入骨 。默克尔耐心但冷冰冰地告诉整个欧洲,如果各国没有严格的经济自律,只有共同货币政策没有共同财政政策的欧盟,是走不远的 。
2015年叙利亚内战正酣,万千移民浮尸地中海,三岁的埃兰溺毙,如雕塑般趴在岸边 。早在2010年在波茨坦公开演讲中就斩钉截铁宣称德国多元主义社会的建设已经彻底失败的默克尔,尽管对难民到来的消极后果一清二楚,却选择和容克、法伊曼等同仁毅然打开了国门,并胁迫其他态度极为勉强的欧洲国家跟进 。约200万人因此得以逃离战火 。
统计数据显示,难民群体的犯罪率并没有高过德国本土居民,但默克尔的善举依然导致了极端保守主义势力与联盟党的决裂,德国选择党几乎一夜间异军突起,在最近的大选中斩获了10.3%的得票率 。要知道,极端保守势力拿到的选票大多是从联盟党的票仓中出走的,这也种下了“默克尔的党”在2021大选中失败的远因 。默克尔接收难民的决定今天看来略显仓促莽撞,浑不似她惯有的冷静与算度 。但也就是这一不计利害的决定,使默克尔与一众口是心非、缺乏担当的政客区隔开来,显示出伟大政治家的风范 。
在漫长政治生涯中,默克尔温和的态度给世人以错觉,似乎她是一位鸽派人物 。但回顾若干历史节点,默克尔其实从未回避过艰难的决策 。顶住美国压力建设北溪管道、坚持不向特朗普做哪怕语言的妥协,在职业生涯最后关头冒着东欧国家歇斯底里的嘲讽推动俄欧峰会,默克尔无数次逆风走在时代的潮头,然后等待时间对她的决定做出判断 。这与装腔作势、故作强硬却绕开真问题的特朗普、贝卢斯科尼之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勇敢,而后温和,才是真正的默克尔 。

默克尔(右)和“最有希望的接班人”朔尔茨
时代变迁:默克尔的离开时机
成为世界最有权势的女人16年之后,默克尔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政治黄昏 。16年间,西方世界由繁花似锦走到危机四伏;默克尔如巍峨的高山,替她的人民遮蔽了凛冽的寒流 。然而,哪怕强悍如默克尔也无法阻挡大变革的信号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度 。霸权衰落,全球变暖,经济乏力,疫情肆虐,面对各种冲击,西方现行政治体制迟迟拿不出办法,一般民众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则不知所措,意见分裂 。当所有人都生出山雨欲来的躁动时,默克尔的时代就正式结束了 。
默克尔其实和导师科尔是高度相似的一类人 。科尔曾在二战战场上经历生死,默克尔则亲眼目睹一个国家的消失和新欧洲的兴衰 。那些刻骨切肤的离乱之感和今日来之不易的审慎精神,使他们这种老派的政治家既有见识过风雨后的胆识,又注重政策的代价和牺牲 。默克尔不是一个畏惧变革的人,但她宁可每一步都小一些,稳妥一些,可预期一些 。她对欧洲一体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绝不指望各国政客的操守或野心,更愿意用利益交换换来大家的妥协 。默克尔对施罗德对福利制度的改革评价不高,对德国的阶层差异也一清二楚,但她从没想过推倒重来式的拨乱反正 。默克尔对绿党的激进甚感厌恶,但她仍然同意废弃核电,然后和普京谈替代性绿色能源供给……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