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武当太极拳传习时通过种语言描述




     传统的武当太极拳传习时通过“三种语言”来描述并保证其传统韵味不致丢失 。这三种语言指文字语言、肢体语言、心灵语言 。太极拳习练者借助文字语言而明理,依赖肢体语言而懂劲,最终升华于心灵语言 。

     太极拳由元末明初的武当道士张三丰始创,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随着历代传人的继承和发展,太极拳衍化成风格各异的不同流派 。从外形动作上很容易区分,但各家各派在本质上又都符合太极阴阳转换的原理 。

     目前,习练太极拳的人众多,但与前贤们相比,功夫相去甚远,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习练者把太极拳的外形当作了根本,大部分太极拳比赛,比的也仅仅是动作是否规范,是否跟教科书上的一致,求的无非就是一个外在形似 。目前流行的太极拳的学习方式,要么是根据书练,要么是跟着光盘练,或者报个培训班学习 。一般来说,一期培训班时长也就一两个月,结束后,学生常就以为学会了,孰不知这只是浅尝辄止 。

     过去的拳经上讲:“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真 。”国画大师齐白石也曾对弟子们讲:“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这些都说明了无论哪方面的学习,都一定要学其本质,学其内涵,而不能流于表面上的相似 。太极拳代代相传,如何保持其神韵和气象,是个根本性的问题,仅仅依靠几卷文字、几段视频远远不足以全面展示其“质” 。笔者所学的传统武当太极,传授方式与流俗颇有不同,在此不惴浅薄,总结些出来,藉为引玉之砖,以期更多行家里手指教:

     传统的武当太极拳阴阳结合,刚柔相济,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螺旋缠绕,虚实分明,动中有静,内外统一,传习时通过“三种语言”来描述并保证其传统韵味不致丢失 。这三种语言指文字语言、肢体语言、心灵语言,太极拳习练者借助文字语言而明理,依赖肢体语言而懂劲,最终升华于心灵语言,这是一个层层推进、循序渐进的过程,三种语言共同发挥作用,从而保证太极拳形神兼备,历久而味正 。

     文字语?br>
     文字语言,是指武当太极的训练模式可以用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去叙述、记录,形之于有效的媒介表现 。太极拳传习的入手处即是文字语言,借助于文字语言,习练者可以明“太极”之理,从而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

     广义地说,真传下来的拳谱、前辈们的图片和影像,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都可以称为是文字语言的一部分 。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云:“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万法不容 。”是说学拳在学成之后要弃法而灵活运用,但在学习时是一定要方法的 。在学习阶段,前贤们的论述,对后学者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文字语言就如同教科书一样,可以帮助习练者建立起直观的印象,使其不再迷茫 。但修炼太极拳更要以身学拳,不能只求心懂,所以任何文字语言都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使用,不可仅仅局限于此,成为空谈家,这一点习练者不可不察 。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字语言流传的媒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先进,在太极拳的传习中发挥了更佳的作用 。但文字语言属于“言传”的范畴,有时沙砾俱下,需要习练者进行沙中淘金 。首先,要看是哪个前辈留下的文字语言;另外,要注意是从哪个时期传下的;再者,这些文字语言在当时的听众是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