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佛三家思想如何统一 儒道佛三家这样的思想你怎样看待( 二 )


再来看看怎么“育万物”的 。含而不发、发而中节,就是中庸说的“致中和”,致中和这个过程,是内心的活动 。也就是思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方法 。不发和中节,要不断的去做,才能把一个复杂的事物逐步认识深刻,认识明白就是“天地位”,达到深刻而“发展”,就是生育了 。
从中庸这段话,来理解中庸的意思,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发展自己 。怎么找这个规律,就是含且不发,再发而中节 。就是通常说的“无为” 。不干扰事物的本质规律,就是无为的意思了 。这和内业的“精不现,证不丑”也是差不多的 。
接下来,再从内业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话的价值和“不足” 。
先说价值,上面也说过“精不现,证不丑”是认识问题的最佳状态,通常人都难做到,都是从个人的固有方式,来认识问题,就是以前怎么做也怎么做,以前怎么想现在也怎么来想,就是精也现,证也丑; 如果做到含且不发,就能返回到自己的本心去认识问题,不随着自己固有的方式走下去,就是避免了精现和证丑 。再说形象一点,就是人的心容易跑掉,不是自己想跑就是被别的东西吸引而拍掉了,所以讲,如果修道,通常的就从“含且不发”做起 。做到心不乱动的时候,再来做“精不现,证不丑” 。从这个角度看,含且不发,意义是非常巨大的,符合人们通常的现实情况,而且容易执行 。
再说“不足” 。内业的第一步是“正行”,就是先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 。为什么这么做呢,正行,相当于给精气造房子 。当有精气来的时候就有房子住,否则有精气的凝聚,也没地方安身 。仅仅从上面提到的中庸这句话来理解,都是对事物认识的过程,天地可以位,万物可以育 。自己为什么来认识这些事物没有讲,按照内业的话说 。就是没有正行,结果就是神气不能凝聚到自己的身上,自己实质上没有得到发展 。好像知道的很多,自身又没什么实质的进步,这样搞得很多学儒家的人都是夸夸其谈,这是在说实话,还是在说笑话呢! 留给大家可以再慢慢品酌吧 。但是按照内业的观点,这是事实,这么一来,这么个说法,不知道害苦或害死多少人呢!
在内业里面,明确的指出,形不正,德不来; 正形可以摄德;形正可以为精舍(房子) 。如果不知道这点,尤其是初学者,只是从 含而不发,发而中节学起的话,就容易走浮夸的路子 。更可能是害苦了一辈子 。那儒家有正形的这个意思没有呢!儒家不就是在教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吗!教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相当于内业所说的正形 。从这点看,如果是要专心学儒家,其方法,那第一必须先要明白,儒家要求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再学习‘含而不发,发而中节 ’等等的方法 。这样才能合乎修道的规律 。这样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 。
《中庸》就讲到这了,下面来说说《大学》;儒家大学里面,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主要来说“新民” 。那民要更新的是什么呢 。如果新的是什么搞不清楚,那大学不就白读了吗 。我们就用内业的知识来解释他 。
在内业里面,我们知道有句话是“日新其德” 。有德了就是道的进步 。正形——守善——摄德,这是内业的思想体系,就是心在不断的建,心在不断的拓广 。“新民 ”就是讲,带着一个善念(守善),不断的更新自己德行(摄德),人的心境就不断的强健,对自然的认识也就不断的清楚明了 。逐步的达到‘明德’、‘至善’的境界 。以至于更好的处理问题 。
这是大学的主要一句话,这句话解释清楚了,大学里面后面的内容就理解的方便了,所以大学就讲到这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