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佛三家思想如何统一 儒道佛三家这样的思想你怎样看待( 六 )


再看下面一句,功成而弗居 。上句说的,既然有为了,就有一定的成功,成功了,不要居功不前 。有其他很多事情要作,作了就还会得到很多不同的功劳 。就是上面说的,心不要被一个东西吸引,不要偏执 。
最后一句,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句是讲,事物在不停的作,不停的生,再不停的为,就会有更进一步的成功,这样就会有很多的功劳在等着你 。人不要被一个成功吸引而停止不前,简单的翻译,就是不居功,功还会不停的来 。
看来用内业的知识分析道德经,也是很清晰的,和王弼的注解基本没违背 。
那道家的思想就分析到这,分析这样的道理很耗神,暂时还是不要想的太多了 。
下面,我们就来用内业的知识分析佛家的《金刚经》 。
从上面儒和道的分析看,基本的意义,都和无为的意义相关 。佛家也讲无为吗,在金刚经第七品,说到“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意思是讲,只要是圣贤,都在讲无为,讲着讲着,就是有点差别而已哦 。下面,就来看看,从内业上来理解,看看金刚经的境界吧!
先看金刚经第一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段话,从我们现实中来理解,就象很多人来问道,可是佛呢,要吃饭,穿好衣服,拿着钵,到城里面去乞讨,还一家家的讨,讨回来,吃完,再把衣钵放好,再把脚洗好,之后再铺好座位,自己坐上,这时候才等着大家的提问 。要是我们现实中这么待人,好像傲慢无礼了 。佛这么跑一趟不要好几个小时啊,为什么这么说一段开头呢! 我们先不来解释,先看下文再回头来解释这段话 。
看金刚经第二品,长老须菩提问了,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nou四声)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是:“真正平等的觉知一切真理”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就是从哪下手做到这点,心思怎么运用 。这都是从道上来提问题的,上面我们分析了,儒家做到含而不发,道家讲观, 就相当内业上说的,通过“精不现,证不丑”的方式来正确的认知事物 。那佛家怎么来做到正当的认识问题的呢,接着往下看吧!
看金刚经第三品,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这一段,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接着上文的理解,要正当的认识事物,开始就要做到让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无余涅盘,就是达到无所不知的佛的境界 。就是先入这个境界再度,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如果要正当的认识问题,先要做到,引导大家知道了解佛的境界,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帮助引导一切众生来做到这一点 。这好像有点答非所问的味道,但是,要是用内业的知识,就很好理解,内业上要求,做任何事情,首先第一步是正形,就是自己为什么做,怎么方式做 。
那佛家的意思,就是讲,如果要正当的认知一切真理,首先第一步,要有灭度一切众生的心 。
拿个现实的例子讲,比如,我要吃饭,首先要看看,要怎么去吃,比如,我今天要吃松软点,不要太油腻的东西,然后带着这么个心思去弄吃的去 。就是先要正形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