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佛三家思想如何统一 儒道佛三家这样的思想你怎样看待( 三 )


那儒家的思想就分析到这,儒家的思想看完了,再来看看《道德经》吧 。
道德经解释的版本太多,说起来争论的地方就多,我们还是使用内业的“正形——守善——摄德’这个思想体系,来说说看,看看道德经是什么样的境界 。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我们先来看“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这句,我们再了解一下“境界”这个词 。是讲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境界,有不同的意思,比如同行间往往一个动作就可以表达一个意思,对外行来说,就不能理解那个动作表达什么 。道的境界和现实中的人看到的境界,这两个境界都是人的境界,但是,是不同的境界,就是说在现实中看到的境界,和内心的意识范围的那个境界,就像现实中的不同行业一样 。在内业里面,我们把道的境界理解成意念中的那个境界 。道德经这个“非常道”和“非常名”就理解成现实中的人看到的境界,“道”和“名”就是道的境界 。在现实中的人不了解道,就相当于没入行 。难入行的这个道,是可以去参悟和了解的,即可道、可名 。
再看第二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在看问题的时候,要做到“精不现,证不丑”,就是人先不要干预所感应到问题,就是先观察 。那这个问题是什么,对自己有怎样的影响,都是不知道的 。就是相当于“无名”的境界 。待到观察点门道的时候,就是有意识的时候,就要表达出来,能表达就是“有名”的境界; 一开始人对外界都是未知的,就是“天地之始”都是“无名”的,即“无名天地之始” 。待到这个未知的问题逐步明了,能表达的清楚,就是有名而且知道其特性,那就像上文中庸里面已经解释到的“天地位,万物育”,能育万物就是“万物之母” 。即“有名万物之母” 。
再看第三个句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先理解这个常字,要是说做“故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怎么理解这个“常”字呢!认识问题不会一下子就很明白,就要常常思考 。内业里面有句话,“思之重思之”是思考问题的一个好方法,不会被问题困扰,而且得出的结论快;“思之又思之”,就有常的意思 。先这么理解常字 。
再来讲“无欲”“有欲” 。无欲就是观察阶段,不要凭借自己过去的认识来干扰现在的认识,就是“精不现,证不丑”,有欲望的时候,是想到观察到的问题自己该怎么用,或对自己现在有哪些影响 。举例子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个景色妙,这是无欲的时候,还是有欲的时候呢?
就想到,到那洗个澡会咋样,那个水味道咋样,用那个水发电咋样 。这就是有欲望的时候 。徼,王弼注解里,理解成“归终也”,可以理解成这里说的,会咋样;
再说“观”这个字 。上面说的“妙”也好,“徼”也好 。都只是在观看着 。在内业里面讲到“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这样做到了,人就是中正的状态,就是治心在于中,再来说“观”这个字,观,就做到“人体的各部分”以及“心”不受到观察到的问题的干扰 。就只是看,这样心就是保持“中”的状态 。就能正确的判断和处理问题 。举例子讲,猪八戒吃人生果 。在悟空给他的时候,嘴巴想吃,肚子也想吃,嘴巴、肚子就是“不以物乱官”的这个官,而且心里也想吃,就是心和官都受到影响了 。结果就一下子吞下去 。而悟空和悟净就讨论一番再说吃 。就是心和官没受到影响,就是先在“观”,然后再尝 。所以悟空和悟净能很好的品到人生果的滋味 。这个故事虽然是小说中的话,但是很符合现实,所以说,道德经的这个“观”字,说的好,很妙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