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痢疾留取粪便怎么样鉴别诊断 阿米巴痢疾的病理发病原因有哪些


阿米巴痢疾留取粪便怎么样鉴别诊断 阿米巴痢疾的病理发病原因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一、阿米巴痢疾留取粪便怎么样鉴别诊断
对阿米巴病的诊断,除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临床表现作为诊断依据外,重要的是病原学诊断,粪便中检查到阿米巴病原体为惟一可靠的诊断依据 。通常以查到大滋养体者作为现症患者,而查到小滋养体或包囊者只作为感染者 。
(一)诊断
1.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症状较轻,腹泻次数少,暗红色呈酱样粪便等应考虑本病 。
2.粪便检查 显微镜下检出溶组织阿米巴为确诊重要依据 。血性粘液稀便易找到滋养体、粪质部分易找到包囊 。
3.乙状结肠镜检查 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潜形溃疡、边缘略隆起、红晕、溃疡间粘膜大多正常 。自溃疡面刮取标本镜检,发现病原体机会较多 。
4.X线钡剂灌肠检查 对肠道狭窄、阿米巴瘤有一定价值 。
5.血清学检查可用阿米巴纯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当体内有侵袭性病变时方形成抗体,包囊携带者抗体检测为阴性 。常用间接血凝、ELISA、间接荧光抗体、对流免疫电泳、琼脂扩散沉淀试验等 。
(二)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细菌性痢疾 。日本血吸虫病、兰氏贾第鞭毛虫病、肠结核、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相鉴别 。阿米巴肝脓肿应与膈下脓肿、原发性肝癌、肝囊炎胆石症鉴别 。
二、阿米巴痢疾的病理发病原因有哪些
阿米巴包囊进入消化道后,于小肠下段被胰蛋白酶等消化液消化,虫体脱囊逸出,并反复分裂形成多数小滋养体,寄居于回盲肠、结肠等部位,健康宿主中小滋养体随粪便下移,至乙状结肠以下则变为包囊排出体外,并不致病 。在适宜条件下,如机体胃肠功能降低;某些细菌提供游离基因样因子,增强滋养的毒力;滋养体释放溶酶体酶、透明质酸酶、蛋白水解酶等并依靠其伪足的机械活动,侵入肠粘膜,破坏组织形成小脓肿及潜形(烧杯状)溃疡,造成广泛组织破坏可深达肌层,大滋养体随坏死物质及血液由肠道排出,呈现痢疾样症状 。在慢性病变中,粘膜上皮增生,溃疡底部形成肉芽组织,溃疡周围见纤维组织增生肥大,形成肠阿米巴病 。滋养体亦可进入肠壁静脉、经门脉或淋巴管进入肝脏,引起肝内小静脉栓塞及其周围炎,肝实质坏死、形成肝内脓肿,以右叶为多 。并可以栓子形式流入肺、脑等,形成迁徙性脓肿 。肠道滋养体亦可直接蔓延及周围组织,形成直肠阴道瘘或皮肤与粘膜溃疡等各种病变 。个别病例可造成肠出血、肠穿孔或者并发腹膜炎、兰尾炎 。
显微镜下可见组织坏死为其主要病变,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若细菌感染严重,可呈急性弥漫性炎症改变,更多炎细胞浸润及水肿、坏死改变 。病损部位可见多个阿米巴滋养体,大多聚集在溃疡的边缘部位 。
三、阿米巴痢疾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伏期平均1~2周(4日至数月),临床表现有不同类型 。
(一)无症状型(包囊携带者) 此型临床常不出现症状,多个粪检时发现阿米巴包囊 。
(二)普通型起病多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轻,常无发热,腹痛轻微,腹泻,每日便次多在10次左右,量中等,带血和粘液,血与坏死组织混合均匀呈果酱样,具有腐败腥臭味,含痢疾阿米巴滋养体与大量红细胞成堆,为其特征之一 。病变部位低可有里急后重感 。腹部压痛以右侧为主 。以上症状可自行缓解 。亦可因治疗不彻底而复发 。
(三)轻型见于体质较强者,症状轻微,每日排稀糊或稀水便3~5次以内,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无腹泻,仅感下腹不适或隐痛,粪便偶见粘液或少量血液,可查及本病包囊和滋养体 。无并发症,预后佳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