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 麻黄致病验方有哪些( 四 )


三方用于外受风寒之邪 , 内有郁热的表寒里热证 。
证见:发热恶寒 , 寒热俱重 , 脉浮紧 , 身疼痛 , 不汗出而烦躁者 。
《伤寒论》曰:“太阳中风 , 脉浮紧 , 发热 , 恶寒 , 身疼痛 , 不汗出而烦燥者 , 大青龙汤主之 。”
4、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
本方治风寒束表 , 水饮内停的表寒里饮证 。
证见:恶寒发热 , 无汗 , 喘咳 , 痰多而稀 , 或痰饮咳喘 , 不得平卧 , 或头面四肢浮肿 , 舌苔白滑 , 脉浮者 。
《伤寒论》曰:“伤寒表不解 , 心下有水气 , 干呕 , 发热而咳 , 或渴 , 或利 , 或噎 , 或小便不利 , 少腹满 , 或喘者 ,  小青龙汤主之 。”
5、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本方用治风热袭肺 , 或风寒郁而化火 , 壅遏于肺的喘咳症 。
证见:身热不解 , 咳逆气急、鼻煽、烦渴 , 面赤唇红 , 有汗或无汗 , 舌苔白或黄 , 脉滑而数者 。
《伤寒论》曰:“发汗后 , 不可更行桂枝汤 , 汗出而喘 , 无大热者 , 可与麻黄 , 杏仁 , 甘草 , 石膏汤 。”
三方用于外受风寒之邪 , 内有郁热的表寒里热证 。
证见:发热恶寒 , 寒热俱重 , 脉浮紧 , 身疼痛 , 不汗出而烦躁者 。
《伤寒论》曰:“太阳中风 , 脉浮紧 , 发热 , 恶寒 , 身疼痛 , 不汗出而烦燥者 , 大青龙汤主之 。”
4、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
本方治风寒束表 , 水饮内停的表寒里饮证 。
证见:恶寒发热 , 无汗 , 喘咳 , 痰多而稀 , 或痰饮咳喘 , 不得平卧 , 或头面四肢浮肿 , 舌苔白滑 , 脉浮者 。
《伤寒论》曰:“伤寒表不解 , 心下有水气 , 干呕 , 发热而咳 , 或渴 , 或利 , 或噎 , 或小便不利 , 少腹满 , 或喘者 ,  小青龙汤主之 。”
5、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本方用治风热袭肺 , 或风寒郁而化火 , 壅遏于肺的喘咳症 。
证见:身热不解 , 咳逆气急、鼻煽、烦渴 , 面赤唇红 , 有汗或无汗 , 舌苔白或黄 , 脉滑而数者 。
《伤寒论》曰:“发汗后 , 不可更行桂枝汤 , 汗出而喘 , 无大热者 , 可与麻黄 , 杏仁 , 甘草 , 石膏汤 。”
证见:身痛 , 脉浮者 。
《金匮要略》曰:“病者一身尽痛 , 发热 , 日晡所剧者 , 名风湿 。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 , 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
7、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射干、麻黄、生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太枣 。
本方用治寒饮郁肺的哮喘病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