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保健知识_ 夏日养生有讲究


夏季养生保健知识_ 夏日养生有讲究

文章插图
一、必备6个夏季养生的常识
1、少吃冰凉食物
夏季我们以为冰凉食物就可以降温,却忽略了体内温度更高(有时高达37度),突然喝下冰水往体内浇,五脏六腑可受不了 。要消暑又镇定神经,不妨喝菊花茶、金银花茶、绿豆汤或含水量多的水果 。不过,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开水 。体质属热而虚的人,不妨食用银耳、莲子或百合等凉补,祛热补气 。
2、饮食宜清淡
夏季养生吃什么好呢?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 。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多乏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 。
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 。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 。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阴而损身 。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疾病 。
3、该睡不睡肝火旺
中医大师认为,作息经常颠倒和长期熬夜的人,往往情绪也不会很稳定 。因为在11点至凌晨1点的时候,是脏腑气血流动的时间 。要是在这段时间内,血回流到肝脏即将储存精气的时候,如果人不睡觉,等于强迫自己的肝继续分解工作,精气无法被贮藏,肝盛阴虚,阴阳失和 。解毒、储存和分解胆汁是肝脏主要工作,长期虐待肝不给休息,肝火上升,易疲倦、气虚体弱 。
中医药古籍《内经》提到人体三宝,“精、气、神”,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 。反之,气弱则神伤,精神容易不济,情绪也大受影响 。养精蓄锐,就是这个道理 。别总熬夜,适当午睡利健康 。良好的睡眠质量,对解除“苦夏”十分重要 。
4、先“气和”再“心平”
中医养生很注重“气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活动能量,身心获得舒展放松,心自然而然平静下来 。
5、运动量别太大
尽量从事温和运动,太激烈的运动造成大量流汗,运动消耗性大,流失大量体液等于流失大量体力,心情也易烦躁不安 。打太极、气功或元极舞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 。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缓从容不迫,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或经络,才有机会得到足够养分 。听音乐散步 。要保持恬静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激动,更不要发怒急躁 。烦躁、心境不佳时可通过散步、听轻快的音乐等方式来舒缓负性情绪 。
6、养身也修性
养生专家都强调“身心要双修”,当身体不好易影响心理,心理一急躁,身体就慢慢衰弱 。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调节自己的脾气、习气和个性,情绪比较能稳定 。从情绪养生的观点来看,真正的修行,不是不要七情六欲,而是要能完美驾驭大起大落的情绪 。
二、夏季要如何养生呢原则一:健脾除湿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 。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
原则二:清热消暑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
原则三:补养肺肾
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 。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
原则四: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 。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