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锻炼应该如何安排运动量?

[文章摘要] 老年人由于体力下降,各项生理指标远远比不上中青年人,所以,他们在进行跑步锻炼时,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运动量 。运动量过大容易产生较难恢复的疲劳感,而运动量过小又起不到锻炼的目的 。老年人跑步锻炼的运动量,可以通过心率来把握 。
要想知道自己每日适合的运动量,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在每天不同时间内的心率变化 。一般隋况下,男性在清晨时的正常心率为65~75次/分钟,女性在清晨时心率为70~80次/分钟 。
如果以一天内心率连续测量结果作为基础,那么在对老年人日常运动量进行研究后不难发现,仅仅凭借常规性的生活起居,是无法使其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 。所以,老年人必须通过参加各种适宜的运动,如跑步锻炼可以增加运动量,全面提高身体机能 。老年人在跑步锻炼时,必须达到一个基本的运动强度,不然很难达到锻炼的效果 。这一基本运动强度被称为锻炼阈值,锻炼阈值可以通过运动心率来加以界定 。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外运动专家指出,老年人在刚刚接触跑步锻炼的开始阶段,最适合的运动心率应为100—120次/分钟 。之后随着运动锻炼的不断深入,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将得到较好的改善,运动心率可以适当增加至130次/分钟,,锻炼阈值也随之升高 。在这一运动强度下,老年人每周的跑步频率以3-5次为宜,每次运动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 。
此外,老年人要想了解自己每天的跑步运动量,可以随身携带一个专用的记数表,当每天跑步锻炼达到3000—6000记数时,表示这一天的运动量是适宜的 。当然,每一位老年人的身体情况是不相同的,记数表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数据 。
老年人的跑步运动量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不能吃“大锅饭”,。否则就会出现两种偏差:一是运动量太大,过分剧烈,不能负担;二是运动量太小,不起千身跑才会对身体有益而不至于产生不良后果呢?对初练者可以尝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阶段先采用快速走步,距离为300~500米,脉搏频率不超过起步时的50%,经过三周练习,自我感觉良好,距离可再延长300—500米,几个月后可达到3000-5000米 。第二阶段是快走和慢跑交替进行(快走200—400米,慢跑100—200米,共计10—15分钟),需要2~4个月的适应期 。第三阶段是慢跑500—1000米,需要3个月左右的适应期 。第四阶段是慢跑1100—2000米,需要4个月左右的适应期 。
有跑步基础的老人对运动量也要慎重,切不可过分或突然地加大运动量,应该逐渐增加跑的距离或强度 。同时也要注意安排好一周内运动量的节奏 。以大一中一小相结合为宜,最好穿插一些其他的运动项目练习 。例如,保健操、太极拳、乒乓球和郊游等 。这样不但能调节跑步的单一性,还能使体质得到全面提高 。 
以上的安排一般人基本上都能适应,只要自我感觉良好,脉搏频率能在练习后15—20分钟内恢复正常或高于正常数的30%,这说明一切正常 。如有异常反应,可自行调整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妇女,只不过运动量应减少少20%—25% 。总体来说,老年人跑步锻炼的运动量,宜小不宜大,运动量的增加,宜缓不宜急 。只要把握了这两点,老年人则可在跑步锻炼中获得好身体和好心情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