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以次充好再被行政处罚 Zara以次充好


ZARA以次充好再被行政处罚 Zara以次充好

文章插图
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近日 , ZARA关联公司飒拉商业(上海)有限公司因生产、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被处罚 。处罚结果为没收违法所得1231.03元 , 罚款7076.81元 ,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处罚决定书显示 , 该公司共五款产品被判定为不合格 , 包括牛仔裙子、男士鞋子、儿童凉鞋 。
这已不是ZARA第一次受到行政处罚 , 该公司此前就因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行为多次被行政处罚 。除此之外 , ZARA的商品更是多次登上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品抽检不合格名单 。
曾几何时 , 以ZARA为代表的的快时尚行业 , 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中国零售令人向往的一把“黄金土” , 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疫情冲击 , 这些快时尚品牌们的问题集中爆发 。过去一个财年在中国内地市场 , ZARA关店38家 , 相当于其2019年门店总数的21% 。母公司Inditex集团层面 , 期内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关店数则达到了233家 , 相当于其2019年门店数的40% 。2021年1月 , Inditex还宣布 , 2021年年中之前 , ZARA的姊妹品牌PULL&BEAR、 Bershka和Stradivarius将全部撤出中国的线下市场 , 这意味着又是几十个门店要没了 。
ZARA的没落 , 不仅仅是受到外部市场的冲击 , 其“快时尚”的模式就注定了它们只能像一阵风 , 来也快去也快 。ZARA曾自豪宣称 , 自己可以在21天内完成选款、打版、制作以及产品上新到门店的过程 。但在这快速的供应链反应和亲民价格的背后 , 往往是会以牺牲一定的产品质量为代价 , 自进入中国市场开始 , ZARA几乎每年都会因产品的纤维含量、染色牢度、PH值等方面不符合相关标准而登上各种质量黑榜 , 且ZARA自创始以来 , 就深陷“抄袭”漩涡 , 为人诟病 。
“ZARA们”在中国市场的黄金时代已悄然结束 。随着快时尚行业内的红利消失 , ZARA增速放缓已成事实 , 但一直作为市场教科书般存在的ZARA , 不可能轻易地摘下“王冠” 。在调整线下门店和电商模式的同时 , ZARA也在开拓新市场 , 推出美妆线“Zara Beauty” , 产品涵盖眼影、口红、腮红和指甲油 , 该系列产品将于5月13日正式上线销售 。在谋生存求发展的转型之路上 , ZARA等否经历阵痛找到合适道路尚待观察 , 如果转型不成功 , 待到快时尚市场红利全部殆尽之际 , ZARA或也被这个新式潮流不断涌起的时代给遗忘 。
潇湘晨报采访人员 申潇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向原创致敬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