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就业替代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替代效应


人工智能与就业替代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替代效应

文章插图
自动化与英国的工作时间
□瑞秋·凯伊[伦敦全球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瑞秋·凯伊是伦敦全球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加入该中心之前,她曾在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在此期间她主要研究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集市商品贸易,特别是集市贸易对跨国关系的影响 。
为什么要讨论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近年来成为英国媒体上热议的话题,争论的焦点是英国工会联盟建议我们到21世纪末实现每周工作4天的目标 。不过在追问这个目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前,我想首先讨论为什么工作时间会成为大家分析和争议的对象 。为此,我们需要稍稍离题去探究一下工作定额的发展历史,以便帮助大家理解为什么关于工作时间的某些规范仍然沿用至今,从而为后面的讨论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从历史的角度看,工作定额并非一成不变,它始终在与时俱进 。
由于工业革命期间工厂工作的兴起,工作时间问题就开始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当时薪酬工作日益集中化,工作条件也逐步变成雇主一人说了算 。这与之前家庭作坊式的制造业工作定额迥然不同 。从家庭到集中工作场所的广泛迁移也许是工作史上发生的一次最大变革: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作一直与生活的其他内容紧密结合,甚至难分彼此 。随着制造业的集中,家庭作坊的计件报酬制转变成了工厂的计时工资制 。自此,围绕工作时间长短便开始出现争议 。虽然我们给“工作”这个概念赋予了各种意义,但如今它的主要含义还是指有报酬的工作,其中的一个原因也许就在于对工作时间的划分 。当我们说到“工作时间”时,我们所指的工作就是有偿劳动,而不是什么有目的或“工具性”的活动(Volf,1991) 。这种对工作的不同理解很值得关注,我稍后会专门谈一谈这个话题 。
由于计时工资制的出现,要求缩短工时并制定相关法律的工人运动在19世纪风起云涌 。工人运动取得了巨大胜利 。在工业化国家,1870年的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60~70小时;从那以后,工作时间持续缩短,并在1900—1940年快速下降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从立法层面规定工作时间和节假日;工会施压要求缩短工作时间,行业主动倡议 。面对工作时间的显著减少,凯恩斯在1930年作出了著名的预言:再过100年,我们就会每周只工作15小时 。凯恩斯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将相应上升,这意味着人们为满足个人需要而工作的时间必定会越来越短 。
然而,凯恩斯的预言迄今并没有实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每周工作时间下降速度趋缓;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英国的工作时间基本保持不变 。为什么每周的工作时间没有继续下降?有人给出了许多可能的原因,其中包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率增速总体下降;鼓励长时间工作的英国企业文化;对消费品贪得无厌的追求;被广告煽动 。在我看来,制度变化才是决定工作时间的根本因素,因为是制度创造并维系着工作定额 。这个观点与最近国际劳工组织下设的“全球未来工作委员会”作出的判断不谋而合 。该组织的报告认为:任何有关确保体面工作的议程都离不开对构建劳动制度的投入(2019) 。
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工会 。在英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会地位的弱化不仅降低了工人的议价能力,而且还改变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权利关系 。纵观所有欧洲国家,不同的制度框架带来了不同的工作定额 。由此我得出的结论是,为了改变工作定额,我们首先应该集中精力去改革现行制度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